“这老人太可怜了,猝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我们打电话给他的侄儿,问为何不送老人来医院做血透治疗,这才发现老人死了。”昨天,说起不幸去世的吴老伯,义乌復元医院肾内科的医护人员都觉得很惋惜。
【典型案例】
单身老汉猝死家中
猝死的吴老伯今年58岁,家住义乌稠江街道,是个单身老汉。
“4个月前,他被查出肌酐升高,入住我院肾内科,当时医生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经一个月的治疗后,看他情况好转便安排出院,但要求他定期回医院做血液透析等治疗。”復元医院肾内科医生说,近几天,正是吴老伯回医院做血透治疗的时间,但他没来医院检查,也没电话通知医护人员说明情况。
肾内科医护人员多次电话联系吴老伯,但都无人接听,后来查找到他家属留的电话,得知吴老伯一直单身,无儿无女,平时都由他哥哥和哥哥的儿子(侄儿)代为照顾。医院马上通知他的侄儿,结果侄儿赶到叔叔家查看,发现老人已没有知觉。
“他之前也出现过类似情况,那时因为低血糖,没有按时来做血透,我们反复打电话给他,再三嘱咐要按时来医院治疗。后来打电话给他侄儿,才来到医院。”经常联系吴老伯的护士得知老人这回再也不能来了,唏嘘不已。
【共同关注】
独居老人要防意外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了。有子女的老人有时怕麻烦子女,即使身体不适,也不会及时通知子女,结果造成遗憾。无子女的老人,更应得到社会的关爱。”义乌市民政局老年活动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如何防范独居老人出意外,是个社会性问题,老人的子女或邻居、亲朋好友等要有所担当。
该负责人建议,如果不能随时陪在父母身边,其子女等亲属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会老人使用手机,不仅会接电话,而且能很快拨打子女的电话,最好使用一键设置,只要记住一个数字就可以了。
2.平时要与老人做好约定,每天定时通话,动态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各种需求等,多利用休息和周末的时间去探望老人。
3.引导老人培养每天出去散步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多和邻居等接触。
4.经常检查老人居所的卫生间、厨房等容易有水的地方,注意地板的防滑问题,尽量保持地面干燥。
家人关爱不可或缺
记者昨从义乌市民政局老龄办获悉,截至2014年底,义乌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56万人,占义乌总人口的17.72%,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9.1万人,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9万人,90周岁以上有2191人。截至今年9月,义乌60周岁以上人数上升到14.68万人,老龄化呈现增长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多、高龄趋势明显等特征。
“在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中,有不少独居老人或空巢老人。他们多数有基础性疾病,甚至行动不便,如果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造成意外频发。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义乌市民政局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说,对于独居老人的生存状态,近年来,义乌政府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努力,如构建不同程度的居家养老体系,在各镇(街)、村(居)成立养老照料服务中心,重点就是为辖区老人提供安全援助和关爱服务。
“不管社会养老机构多么健全,家庭的支持和关心永远是最重要的。”该负责人认为,家人尤其是子女的主动关爱,才能让独居老人获得更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