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何欣 正文

贾祥妹:义乌城市中的“织带老人”

发布时间: 2015-11-09 16:49:20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何欣

贾祥妹在织六十甲子带

  中国义乌网11月9日讯(记者 何欣)69根开司米毛线,一张条凳,一个梭子,一个扣,凭借这些工具,贾祥妹编织了许多人的回忆。或许有的义乌人对手工织带并不陌生,但在大部分义乌人的回忆中,从上一次看见这种传统手工艺到现在,已不知过去了多少岁月。

  几天前,稠江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员给中国义乌网记者发来3张照片,图片上的手工织带花纹细密,整齐地排列着一溜汉字。“这年头会手工织带的义乌老人越来越少,能织这样整齐汉字的屈指可数。”听了街道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来到童店礼堂约见这位“织带老人”。

  拨通电话后不多久,只见一位梳着两条及腰麻花辫的老奶奶,迈着麻利的步子走过来。贾祥妹今年72岁,坐在自制的织带机前,一面低头摆弄着梭子,一面回答记者的提问。贾祥妹说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总是笑呵呵的,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

  “我婆婆的头发本来比我还黑,去年公公去世后生出不少白发。”贾祥妹的媳妇告诉记者,“公公是去年钓鱼时意外溺死的,这件事对婆婆打击很大。”

  谈起自己的丈夫,贾祥妹脸上闪过一丝愁容,但聊起自己的织带手艺,她马上又恢复了笑容。“我织过荷花带、云带、六十甲子带。”贾祥妹现在在织的是红事用的六十甲子带。

  贾祥妹的房间朝南,阳光和煦地照在挂在窗台的那些织带上,红、黄、绿三色的带子透着喜庆的热闹。记者摘下一根摸了摸,织纹紧实的带子手感却很柔软,一根有9尺长,3指宽。

  “女儿出嫁的时候,妈妈在女儿嫁妆的棉被上绑两副六十甲子带,代表了母亲的祝福。”胡女士今年34岁,她结婚时奶奶给她织了两副红带,至今仍然珍藏着。她说:“它见证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今后还要把它传给女儿。”

  一条六十甲子带需要连续织上3天才能完成,制作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弄错一根线。贾祥妹说:“我以前两三天就能织成一条,现在不行咯!眼睛和腰吃不消。”

  “以前一起织带的姐妹后来都不织了,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学。”贾祥妹说,手工织带费神又费时,很少有人有耐心坚持织下去。义乌传统的手工织带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处境。

  “十几天前,楼下村有个姓金的女人,40多岁的样子,想跟我学织带。我教了她一次,后来就没联系了。”像金女士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使贾祥妹感到有些心灰意冷。

  “织带卖的太便宜了,我婆婆又不肯涨价,有的时候是直接送人。”贾祥妹的媳妇说,手工织带是有市场需求的,有个后宅的老板常常找上门来,每次都说“有多少我就买多少”。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