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楼庆生: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传承方式

发布时间: 2015-12-15 09:47:2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王婷

楼庆生的母亲和他的子女。

  中国义乌网12月1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端正的家风、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楼庆生家是苏溪一个普通家庭,他和家人一直践行着勤俭持家的家风。

  家庭简介

  楼庆生37岁,现为义乌市委党校迎宾馆培训主管,妻子在国际商贸城当营业员,有儿有女。母亲61岁,全家人和睦相处,相亲相爱。

  家训箴言

  勤俭持家

  家风故事

  母亲言传身教 勤俭影响全家

  “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可以说是古今第一家风。像大家耳熟能详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诸葛亮树立家风之作《诫子书》中的名言;还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是来自家风名篇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在中国古代家规家训中,要求家人和后辈‘克勤克俭’的不胜枚举。”说起勤俭持家的典故,楼庆生如数家珍。

  但是对楼庆生而言,他母亲才是“勤俭持家”四个字最好的代言。楼庆生14岁那年,父亲不幸离世,自那以后,楼庆生家更是一贫如洗。

  “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妈妈为了将我们抚养成人,可以说是含辛茹苦,赚来的钱一分也舍不得用在自己身上,十几年里,她几乎没有给自己添一件像样的衣服,缝缝补补成了习惯。”在楼庆生的印象中,妈妈干过很多活,做过手工活,也当过环卫工人。就算是现在,他母亲还在一个小区里做物业保洁员。每天早上,总是吃清汤挂面,不舍得花钱买早饭吃,每月都对家庭开支精打细算。

  如今,楼庆生家所在的村子实施了旧村改造,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他母亲的许多节俭习惯却丝毫没有改变。家里有空饮料瓶,她都一个个收集起来,到了一定的数量,就拿到废品站换取零钱,并教导大家要多喝自家烧的水,少买饮料;平时买菜拿回来的塑料袋,菜拿出来后就会放好,以便当垃圾袋二次利用;还在阳台上放了几个盆,种上一些时令蔬菜供全家吃,这样可以省下买蔬菜的钱。

  不娇养不挥霍 家风一代传一代

  母亲的勤俭也深深影响着楼庆生。高中毕业后,楼庆生就早早承担起了长子的责任,帮母亲做手工,到企业里打工,为家里贴补家用。

  为改变自己的命运,20岁那年,楼庆生参军入伍。“在部队里的一切费用开支,都是我之前打工时一分一毛地攒下来的。记得在部队时,买菜都是一天只买一顿然后吃两餐,零食更是舍不得买。”虽然过得艰苦,但楼庆生觉得值得。

  经过多年的打拼,楼庆生从一个小小的保安晋升到了如今的单位培训主管。虽然经济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但勤俭持家这个家风仍被沿袭了下来。“每次家里做饭都会定额定量,尽可能不留剩菜剩饭;家里的电器不用时都会关闭电源,不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洗澡虽然装有淋浴喷头,但我们总是会拿脸盆接水来擦洗。”楼庆生说。

  为了将勤俭之风更好地传承,楼庆生还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在我家卫生间里,放着水桶,我们会把洗脸水倒在这个水桶里,用收集起来的水冲马桶。孩子们受我们的影响,每次洗完脸,也总是把水倒进桶里,有时由于站的位置角度关系,倒水时会溅出来,这时孩子就会走近点弯下腰倒水,生怕水洒在水桶外浪费了。”楼庆生说,对孩子们的零花钱,他们鼓励以做家务来换取报酬,每洗一次碗、每扫一次地、每洗一次衣服、每整理一次房间,都能换取相应的零花钱。此外,还让孩子们自己对零花钱的使用进行规划,做到合理使用,不乱花钱。“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有时会出现攀比心理。这时,我们就会做引导,让孩子懂得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哪些不是。”楼庆生说。

  在楼庆生看来,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它就是一个风向标,指引着他不断前行。“节俭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达到一种快乐的精神境界,其人生价值的追求在于充盈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贡献。”楼庆生希望,将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一直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家人健康成长。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