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财在翻看以前的荣誉证书。
全家福。
中国义乌网12月22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石薇)家风是什么呢?在市民李邦财眼中,家风就是一个家庭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它是家庭成员灵魂的土壤。这个“土壤”给子孙后代什么样的生命养料,给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元素,对于后辈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简介
李邦财65岁,祖居北苑街道石桥头村,老伴黄仙菊63岁,夫妻俩育有两个儿子,一家人都诚实肯干,传承了父辈的优良家风。
家训箴言
老实做人,本分做事。
家风故事
诚实本分,父亲的教导记心间
李邦财家世代祖居北苑街道石桥头村,他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自他懂事起,父母老实做人的作风就深埋他的心底。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的教育成了我们兄弟姐妹行为准则的奠基石、方向标。”李邦财说,他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由于祖上人口多,家穷底子薄。他的父亲在分家时,只分到一间约10平方米的储稻间。最多的时候,家里一共有9口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但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李邦财的父亲仍常常告诫子女,饿死也不能偷,在外要做到“菱角塘不洗手,果树下难抬头”。
父亲的告诫,年少的李邦财谨记心间。八九岁那年的一个夏日夜晚,李邦财和几个同村小伙伴在玩捉迷藏。一旁,有几个村民也在乘凉。后来,有村民提议去当时生产队的瓜田里买甜瓜。出于好奇,李邦财也跟着大人们一起去了。和瓜农议价付钱后,几个大人趁着月色在瓜田里挑瓜、吃瓜,而身无分文的李邦财只能干流口水。“当时,如果我顺手偷一两个甜瓜也很容易,但父亲的教诲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于是李邦财空手而归。走出去十米路,瓜农发现了李邦财,并让他站住别动。走近后,瓜农用手电筒一照,发现李邦财两手空空。李邦财的诚实让瓜农心疼,瓜农拿出一个甜瓜塞到李邦财手里,说:“孩子,这个瓜你拿回家吃吧。”突如其来的幸福,让李邦财不知所措,父亲的教诲再次浮现脑海。“我谢过了他的好意,并告诉他甜瓜我不能拿回家。即使不是偷的,父母仍要责怪的。”回忆起这事,李邦财记忆犹新。
那些年,为了养活众多子女,李邦财的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在田间忙活。无论生活过得多么艰苦,父母总是告诫他们,过日子要踏实肯干,不怕吃苦;做人要老实本分,不能走歪门邪道。
踏实做事,秉承父辈的家风
父亲的教诲深深影响着李邦财,他说,这大半辈子自己的言行都遵循着父亲的教导。
上了四年小学后,由于家境贫困,13岁的李邦财开始到生产队里挣工分。虽然年纪小,但他什么活都干。夏天,李邦财在塘里挖莲藕,到河里摸螺蛳,还要抓鱼;秋天,他要割稻谷、打稻谷,挖番薯,摘豆角。此外,耕田、护田、拔草等体力活也样样要干。19岁那年,吃苦耐劳的李邦财当起了糖厂的季节工。22岁那年,他成为生产大队的拖拉机驾驶员。“年轻时,做农活太劳累弄伤了腰。加上当时开拖拉机泥路坑洼,腰疼的毛病更严重了。开了18年的拖拉机后,我就不再开了。”那年,李邦财40岁。这之后,他又到稠江谋生计,一人身兼多职,既是单位的修理工,又做后勤、管账,这一干就是10年。
为人老实本分、干活卖力能吃苦,李邦财的好口碑不知不觉传开了。2001年,他被上溪一家福利企业聘请,负责企业的厂房建造。厂房建好后,李邦财本以为工作结束了。没想到,企业主看中他的为人,希望他能继续上班,并让他担任安全主任一职。在企业上班的9年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李邦财收获了不少荣誉,还多次成功调解工厂职工的矛盾。
儿孙孝顺,家风代代传
2010年,60岁的李邦财正式退休。退休后,他和老伴黄仙菊在家安享天伦之乐。
李邦财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企业开车,小儿子则在上溪当老师。“老头一直教导儿子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两个儿子从小在村里从来不与别人吵架、打架,见人总是笑呵呵的。”黄仙菊说,由于大儿子常跟领导出差,每次出门,他们夫妻俩总要嘱咐儿子,开车要小心,领导信任你,你一定要把安全放第一。对于小儿子,李邦财也要求他为人师表,用真心教育学生,做好本职工作。
在李家家风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以及儿媳、孙子孙女都很孝顺。平日里,晚辈们经常给两位老人买东西,老两口吃、穿、住样样不愁。
“虽然如今托了党和政府的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老实做人、本分做事的家风我还是要让孩子们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是李邦财的心愿,他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