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在义乌创业的6名回族小伙衣锦还乡,成当地政府座上宾

马全礼:只要坚持,小屌丝也会有春天

发布时间: 2015-12-30 10:09:57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龚喜燕

马凯伟一行参观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阿语同声翻译教学设备。

  12月25日,甘肃省临夏市,银装素裹。一回到久违的家乡,马凯伟和几名同乡有些小激动,虽然室外气温很低,但他们如沐春风。

  2012年春天,20岁的马凯伟和多名经贸阿语班毕业的同学,被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政府部门有组织地输送到义乌就业。3年后的今天,从翻译起家的他们,有不少当上了老板。上周五,当年送他们到义乌的临夏州、市领导,专程邀请其中的优秀创业者代表回家乡做客,并给当地的学弟学妹们讲述在义乌的工作经历,分享创业心得。

  从国家级贫困县———临夏州东乡县走出来的寒门学子马凯伟,已在义乌闯出了一片天,不仅开了义乌首家穆斯林主题火锅餐厅,还经营着一家服饰公司。他的感触道出了不少在义乌创业的临夏学子的心声:“要不是拿到了去义乌的这张‘车票’,现在的我可能还在老家种地,也说不定在哪家面馆打工。”

  【回乡记】

  “外面的世界大着呢”

  事情的缘由要从2011年的义博会说起,当时受义乌市政府邀请,时任临夏市委书记的马学礼赴会。得知义乌是“阿拉伯国际村”,阿语翻译很吃香,还有不少人从翻译变成老板,马学礼萌生了输送当地阿语翻译人才来义乌的想法。

  临夏州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伴随《古兰经》长大的孩子们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当地也有多所阿语培训学校,每年培育上千名阿语翻译人才。亲身感受了义乌国际市场强大辐射力的马学礼,当时考虑的不光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还想为临夏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一扇窗,而人才输送就是第一步。当年,临夏市劳务输出机构就与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签订用工合同,为义乌定向培训阿语翻译、企业食堂面点师等紧缺工种。

  实践证明这一步走对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义乌闯荡的临夏人超过200人,其中过半从事与阿语翻译相关的工作。通过他们,也把当地的一些民族用品、清真食品等带到义乌。

  此番邀请临夏籍6名优秀代表回乡座谈、考察清真产业加工企业,现任临夏州州长的马学礼十分重视,分管副州长、临夏市委书记以及州人社局、商务局等多名州、市领导,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当天的座谈会。听了这些家乡学子在义乌从无到有的创业故事,马学礼颇受鼓舞,认为他们为临夏青年树立了榜样,其成功创业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他们的经历,以及期盼为家乡做贡献的心愿,让马学礼很欣慰,也希望这个模式能发挥出更大效应。“人才要输出去,好产业也要找销路。我们搭建这个平台,向外输送阿语人才的同时,鼓励他们通过义乌等窗口更多地建立国际商贸平台,把临夏的清真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努力在‘一带一路’上有所作为。”马学礼说,临夏清真产业已从州内的优势产业上升到甘肃省的战略产业高度,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不断做强做大。而义乌拥有国际化大市场,汇集了大量阿拉伯客商,正好与临夏产业发展对接。

  “你们在义乌闯出了自己的事业,带动了家乡人就业创业。今后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培育出更多像你们这样的马总。邀请你们给学生作报告,就是要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大着呢!”马学礼表示,下一步还要加大政府培训和引导力度,争取给义乌等国内城市和阿联酋等国家输送更多阿语人才,也希望在外闯荡的临夏人常回家看看,寻找合作机会。

  “似曾相识未相识”

  当天,马凯伟等6人受邀到临夏州唯一一所高等院校———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作报告,其中有3人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前身之一临夏州民族学校。

  见到母校的老师,他们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而熟悉他们的人,更讶异这短短几年带来的蜕变,“不光是外表,谈吐、见识都像换了一个人,都不敢认了。”一名曾教过他们的老师感叹。当年送他们去义乌时,临夏《民族日报》曾有记者采访过他们,此番再次相见,感触也很深刻,用了“似曾相识未相识”来形容,“记得当年他们坐上离开临夏的客车时,不少人留下泪水,眼神中布满了迷茫。现在他们的脸色白了、嫩了,衣服时髦了,人也变得英俊帅气,一副年轻老板的派头。”

  见州长、给台下数百名师生作报告,刚20岁出头的马凯伟、马有良等头一次面对这样的阵仗,有紧张,也有兴奋,更多的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而看着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稚嫩面孔,却淡然地说着一年出几百个集装箱柜、成交额数千万元,学生们有羡慕,更心生向往,“以前觉得学阿语没用武之地,原来到义乌有这么大的用场。”他们俨然已成为师生眼中成功的教科书。

  当年帮他们牵线搭桥并一直关心这群临夏小伙的义乌籍商人、在临夏投资房产的朱凌宇也感慨颇深:“那时候一个个看着有点土,还担心他们找不到工作,没想到这么快就在义乌站稳脚跟,人也脱胎换骨了。他们的创富故事并不神奇,就是脚踏实地学以致用,这样的人在义乌都能找到用武之地,也能激励临夏的阿语翻译人才外出创新创业。”

  【奋斗史】

  马有良:到义乌改变了我的一生

  “他以前是站起来说话都会脸红,很腼腆的一个小男生,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自信,能言善道。”曾教过马有良的老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今年24岁的马有良出生在临夏县农村,父母靠务农为生。从2010年开始,学校响应临夏州提出的转移就业战略,专门派老师去义乌考察,还建立了就业联络处,帮助阿语专业毕业生在义乌市场就业,马有良就是首批推荐去的毕业生。

  “我至今还记得去考察的老师说的一句话:义乌遍地是黄金,就看你们去不去捡。”第一次出远门的马有良只揣着父母给的800元钱,“幸亏学校帮我们出路费、租房子,不然房租都付不起。”

  更让他备感幸运的是,在校方推荐下,他的第一份工作就进了义乌知名的外贸公司东方之星。“最早是当阿语拓展业务员,底薪很少,只能天天去跑市场,到老外集中的宾馆、咖啡厅、饭店,找阿拉伯商人推销公司业务,经常吃闭门羹。”马有良说,那段时间很辛苦,半夜三更还在外面找客户,“以前我根本不敢跟陌生人搭讪,阿语口语也不好,但就是这么给逼出来了。”

  2011年,马有良被公司派去埃及分公司,当时给他的年薪是12万元。这个消息传回学校后,引起了轰动,把他视为优秀毕业生,还在橱窗里贴他的照片,当地媒体也作了报道,甚至有老师辞职来投奔他。

  在埃及工作时,他遇到当地最大的陶瓷商,便帮陶瓷商在广州进货。2012年底,马有良回义乌,在这名埃及客户的建议下,他自立门户开了一家外贸公司。“他觉得我很讲信用,工作认真,给我介绍了10多个客户。”如今,这名客商每月来一趟义乌,“去年光他就走了5000多万元的货”。

  时隔两年,马有良第一次返乡,才知道学校把他当成了“活招牌”,在县里也远近闻名。“以前我就是默默无闻的穷小子,没想到毕业后却出名了。”他觉得是义乌改变了他的一生,“这几年的努力和坚持,印证了一句话:只要付出就有收获。”

  马全礼:草根创业同样有未来

  学阿语的马全礼在校期间就听说义乌云集了不少阿拉伯外商,很容易找到翻译的工作,于是一毕业便直奔而来。

  “当时只带了几千元钱,寄宿在朋友租的房子里。”他借了朋友的自行车,拿着一本外贸公司黄页,挨家挨户碰运气,“跑了上百家,最后进了一家利比亚公司。”他学得很快,两个月就摸清流程,却不甘现状,“朋友开了外贸公司,就拉着我一块儿干。”

  其间,他结识了一名埃及客商,与他合开公司,3年的合作让他受益匪浅。2008年金融危机,他与埃及客商结束合作,独立开了一家外贸公司。之后又遇到“贵人”,一名阿尔及利亚客户,“我帮他砍价,光一个产品就省了上万美元。他很高兴,恰好厂家没有自营出口权,我就帮他出货,一直合作至今。”马全礼说,因为语言、信仰等方面的共鸣,他们与阿拉伯商人打交道更具优势,互有信任感。

  “这个客户只要遇到来义乌做生意的朋友就会帮忙推介,让他们来找我合作,还承诺付给我的款额他会担保。”这句话犹如定心丸,为马全礼带来了不少客户,他也竭力提供优质服务。“他介绍了一个法国客户,没带翻译,我也不懂法语,但根据经验还是帮他进了货,只收2个点的佣金。第二次他来义乌又来找我,订好货后问我‘为什么只收2个点,我可以付你4个点的报酬’。”这让马全礼很惊讶,因为从没遇到客户主动多给的,“他说我工作认真,帮他赚了不少钱,为什么不能多给点。”外商的举动让他对诚实守信、公平回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如今,马全礼不仅在兰州和西宁买了房,在新疆投资店铺,还有自己的外贸公司和网络公司,并注册了“欧赫”品牌的民族纱巾,从事线上线下销售,年销售额200多万元,在西北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接下来,他还想转型做微商,组建营销队伍……

  他告诉学弟学妹:“你们不用羡慕我,我曾经也是一个小屌丝。在义乌,草根创业同样有未来,只要坚持,就会有春天。”

  马晓明:一来就闻到了金钱的味道

  来自临夏市的马晓明还不到40岁,却是临夏义乌圈中的“大哥”,因为他热心好客,家乡人遇到难处都找他帮忙。

  他19岁外出闯荡,曾在苏州开了七八年面馆。2009年底,他来义乌探望当阿语翻译的弟弟,没想到被“迷住”了,“我从小就想经商,一来义乌就闻到了金钱的味道,这是一个适合年轻人创业的地方。”

  他毅然关了面馆来义乌,从在商贸区玛伊德餐厅门口摆地摊开始,不到3个月就卖了30多万元,“我自己都呆了,摆地摊都能赚这么多。”2010年春节过后,他在附近租了店面卖地毯,生意好时,客人排队开订单,“绝对不夸张,好到什么程度,有客人看中一条挂毯,卖了能赚190元钱,但没卖,就因为拿下来嫌麻烦。”当年,他的销售额就达到300多万元,如今家里有4个兄弟在义乌,开了3家店面、一个进出口公司,“混得都不错”。

  马晓明希望有更多家乡人来义乌创业,抱团发展。“我们正筹备成立义乌临夏籍青年创业者联谊会,还打算在义乌开办回族产品展厅,举办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展销会等,欢迎家乡学子和企业来义乌共谋发展。”他一直琢磨着能给家乡带来什么,此次回来,他也向家乡父母官提了不少点子,如举办义乌外贸企业与临夏回族企业对接会,如何将更多临夏阿语人才输入义乌等,“义乌商机很多,能做的事情也很多……”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