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材,微胖,圆圆的脸上永远浮现着微笑,正是这亲切的笑容一下拉近了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不管是老病人,还是初次就诊的新病人,只要看到何主任的微笑,患者的心理就有了几分踏实。他就是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何建华,工作3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义乌市优秀共产党员和义乌市先进工作者、首届义乌市医德楷模、金华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义乌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直把“视病人如亲人”、“一切为了病人”最朴实的话语作为自己的信念,始终如一地默默坚守着,奉献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诺言。
以德服人,视病人如亲人
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每天都很忙碌,对何主任来说,没有上班时间这个概念,有加不完的班。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是何主任自己给自己定的规矩,不管严冬酷暑,雷打不动,他利用这个半个小时时间,为空腹前来做胃镜的病人提供方便。为了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他常常中午拖班连班,有时同事都已经赶上下午班了,他却还在科室忙碌着。这样一来,他连食堂中饭也错过了,为此让同事捎带中午盒饭便成了何主任的习惯。
在何主任的排班表中,天天是满勤的日子,没有节假日,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即便在他自己做了甲状腺肿瘤手术后,也只是短短休息了一周,就强烈要求回院上班,因为他放不下那些找他做胃镜的老病人。这么多年来,经何主任的手做过胃镜检查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定期复查的病人,而通过胃镜这个“媒体”,他们与何主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人也成为他的“粉丝”。病人说,何主任给他们做胃镜,不仅动作非常轻柔,感觉没那么“难受”,事后还给他们讲解如何养胃护胃的健康知识,更让人感动的是何主任还亲手帮患者擦拭嘴边的分泌物,这样“知冷知热”的医生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由于内镜治疗的特殊性和优越性,有时遇到深更半夜,也会经常接到急诊求助电话,何主任便会火速赶往医院,为吞服异物的患者施行胃镜下取异物术。有趣的是,多年来,经何主任取出的胃内异物五花八门,有大头针、打火机、硬币、金戒子,甚至还有笔套、铁皮条、牙刷等。有一次,他为一名误吞了牙刷的女学生实施胃镜下取出术。由于患者刚吃过饭,胃内大量食物积留,可视空间小,加之患者呕吐反应剧烈,胃内食物不断呕出,何主任一边帮着擦拭呕吐物,一边耐心安慰,前后插镜十余次,用时2个多小时,经过反复冲洗、抓取,终于将牙刷顺利取出,使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
以技服人,对医技精益求精
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工作任务繁忙,压力风险大,作为科主任,何建华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曾经他对消化内镜还只是个门外汉,这些年,靠着个人的勤奋好学和不懈努力,他顺利完成了多项专业进修和技能培训,娴熟掌握了胃肠镜操作技术,率先在我市开展了内镜下置放支架术、色素内镜、金属夹止血术等内镜治疗新技术,并在萎缩性胃炎、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微小癌的内镜诊断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真正让何主任“万无一失”的是敬业和专注,在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25年来从未发生医疗事故与严重差错,完成胃肠镜诊疗逾12万人次,积累了丰富的病例资料和诊治经验,两次应邀赴香港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外,何主任先后在《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国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省级、国家级刊物引用并获奖,参与编写《常见消化系疾病诊疗手册》、《早期胃癌内镜鉴别诊断手册》等专著;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荣获省和金华科技进步奖项。近日,由他主持完成的《内镜下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课题,经专家教授评审认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高尚忘我,不辱“党员医生”使命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医务人员,何主任始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坚持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知识,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中处处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永远把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留给自己。由于科室人员紧、任务重,随时有急诊要应对,为了减轻其他同事的工作压力,何主任总是一个人承担急诊的重任,遇到病人需要,随叫随到。同事们也经常劝他,而他却说:“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家庭负担轻,而你们的孩子都还小,需要更多的时间照顾,这个急诊还是我来吧。”何主任的善解人意和高尚忘我的作风打动了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也引领着他们发挥前所未有的团队工作积极性,成为医院窗口科室的标杆,连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
“老骥明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何主任很喜欢当代大诗人藏克家的《老黄牛》这首诗,总是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他也常说“做个好医生是他一生的追求”。埋头苦干,敬业进取,面对荣誉,他却淡定、从容,病人的一句“真是个好医生”,就是何建华“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