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斯路村志成湖
何斯路村“霏迩书院”
何斯路村文化礼堂
何斯路村“随园”
中国义乌网5月1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方星梁 实习生 童晚诗)“何斯路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山乡农村文化气质。”4月中旬,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鲁可荣教授带领三位研究生,连续五天蹲点体验城西街道何斯路村乡村生活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何斯路村有一种特别的意境,它既是古代文人墨客描绘的田园诗意,也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这是5月3日来自宁波市的观光客杨某的赞誉之词。
谈起何斯路村的文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何允辉告诉记者,“何斯路村正走在以环境为支撑、以产业为配套的转型发展之路上,加注文化元素,以文化为核心,打造自己的文化气质。”
从“普罗旺斯”到“瓦尔登湖”
经过八年的努力,一蓬蓬薰衣草在何斯路村生根、发芽、开花,连成一片,让何斯路村赢得了中国的“普罗旺斯”之美誉。普罗旺斯是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地区,毗邻地中海,普罗旺斯是世界闻名的“薰衣草之乡”。何斯路村也正朝着“薰衣草之乡”的目标迈进。
原先的何斯路是个比较落后的山区村。在市农办及城西街道等支持下,2008年起,何斯路与浙江大学、省农业厅、台湾精致农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引进薰衣草项目,共建既能增加景观、其产品又能销售利用的新型农业科技产业基地———薰衣草组织培养基地。
何斯路村坐落在状如燕子窝的山坳里,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环境幽静。村里有成片的老屋古宅、香樟古树、清澈溪流,更有何斯路先辈勤耕苦读、艰苦创业的人文故事。有了薰衣草,何斯路一下子就被“引爆”,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在村庄整治过程中,何斯路村农户门前屋后或砌筑花坛、或悬挂花篮,全面进行了绿化美化升级,形成“一户一景”特色。村内营造出一种村庄公园化、人居生态化的整体风貌,更适合乡村旅游观光。
更值得一提的是,何斯路村将村北那座“两头塘水库”改造成了“志成湖”,由于充分利用了水库周围的山体、树林,点缀上水面景观工程,水边建造具有现代徽派风格的房屋,整座志成湖显得风光秀丽、水光潋滟。那种闲适静谧,那种悠然诗意,俨然美国作家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
纵观近年来何斯路村建设的轨迹,展现着从“普罗旺斯”到“瓦尔登湖”的画卷。整个过程按照村庄历史人文资源与山水林路特色相结合的规划思路展开,有薰衣草与志成湖两大亮点,构筑起以人文传承为脉络的现代版乡村田园文化,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鲁可荣认为,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创造了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产生的“机器的轰鸣”、“垃圾的产生”等许多“附产品”,也损害自身的幸福生活。在城市文化环境里,人们难得享受清静、难得听到鸟鸣。于是,人们开始怀念传统的乡村文化。何斯路村正好适应了这种趋势。
从文化礼堂到文化小街
何斯路村文化礼堂建在何氏宗祠内,处于村中央位置。礼堂正中央悬挂着一块“志成堂”牌匾。村文化礼堂负责人何洪畴告诉记者,何氏祖先源于北方,因为躲避战乱、更兼寻师求学,漂泊路上在山坳里休息,看见这里的地势地形犹如燕窝,便在此筑屋安家,于是,祖先就把村名叫做“师路何”;而家庭祠堂的名称也称之为“志成堂”,寓意有志者事竟成。
现在的“志成堂”已经成为传承与弘扬何斯路村家族文化的基地。文化礼堂左右两侧“簪缨从世”、“理学传家”、“富而安分”、“贵而尚朴”四块牌匾,是何斯路村民传家的族训,教育子孙后代要勤耕苦读,既要多为社会做贡献,又要能够富而不骄、贵而不奢。
以何斯路文化礼堂为原点,左侧通往何斯路拙朴的燕子坳古建筑群。那里山环水抱,体现着“天人合一、自然为本”的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建筑文化。而文化礼堂前面的那片房子,虽然大都建造于改革开放后,但是,通过村墙体绘画、村口雕塑等形式,以及道路砌石、溪边砌石的塑造,营造出一种原始古朴的恬淡安然的文化意境,将浓浓的乡村文化展现给各地游客。
一位研究园林建筑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志成湖区域,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园林。它以志成湖为核心,实现了山水与建筑的和谐相处。”青山绿水背景下的古香樟、古戏台、古雕塑、古栏杆,构成了一座典型的江南风格园林,满足了从喧嚣城市中走出来的人们对自然、和谐、风雅的审美追求,让人流连忘返。
特别是,“不二山居”、“随园”、“霏迩书院”等一批文化机构入驻志成湖北侧,形成了一条文化小街的雏形,使志成湖区域的园林特色更加彰显。这些文化机构,以琴、棋、诗、书、画、墨、禅、茶、艺等为主题,构筑起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山水园林画卷,营造出了清风雅韵、自然诗意的何斯路文化气质。
是传承,是创造,也是分享
多年的探索让何斯路村民体会到,一个村庄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创造出持久的魅力。何允辉告诉记者:“这个魅力就是文化,文化是魂、是核心,是真正的卖点。只有文化传承的,由此产生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等产业互动也才是可持续的。”何允辉的设想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提升何斯路村的文化素质,实现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的融合,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
为此,除了文化礼堂作为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平台外,何斯路村创立了“老年大学”。今年80岁的何樟根曾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如今是村老年大学的校长,负责组织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老年大学开设了国学学习、时事大事、新农村建设、老年人养生保健等课程培训学习。
何斯路村同样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教育。村里制订了一个“百万育才计划”,即每年投资10万元,连续10年开展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思想境界与实践能力。为此,村里开展以“孝道在我心中”、“农耕生活体验”、“感恩文化·大爱无疆”、“和风润心田”等为主题的“特别夏令营”活动,让青少年认知大自然,体验农事耕作,描绘家乡美景,感受传统文化。
优良的文化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村外一些文化主体进入何斯路村。李溧来自浙江永康,拥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现在她是何斯路村“霏迩书院”的主人。她组建了一个团队,开展青少年文化、理财、体能、道德等素质教育。
江苏省的徐云志、山东的姜瑞霞、义乌的张励华三位姑娘,去年8月相约来到何斯路,创办了“不二山居”,以琴会友、以书会友、以茶会友、以画会友,传播中国文化。“不二山居”负责人徐云志告诉记者,何斯路村的真山真水真意境,适合她们开办“琴会”、“书会”、“茶会”等各种活动。徐云志说,她们注重的是分享,试图通过何斯路提供的“不二山居”平台,在一场场活动中与观光者分享文化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