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在保护与开发中绽放异彩——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义乌实践

发布时间: 2016-06-21 09:23:0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方星梁

  中国义乌网6月2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方星梁)传统村落,承载着悠久传统文明和深厚历史文化。村落蕴藏的内涵,是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是现代文明的根基,是锤炼精神的源泉。

  面对城市化发展、面对现代化发展,如何保护、利用不可再生的传统村落资源,传承、弘扬其中丰富的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绽放异彩?我市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开拓创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挖掘保护历史遗产、开发利用精神财富。

  市农办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开始,我市有11个村被纳入保护项目建设,其中列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2个、一般村9个。截至目前,除今年列入第四批重点村的城西街道石明堂村外,前三批10个申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村均已开展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累计已投入8000多万元。

  突出建筑保护,再现村落传统风貌

  建筑是村落的外在表现。传统村落首先体现在古民居、古桥梁等建筑上。

  随着城市化发展、新农村建设,许多古民居建筑的去留,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课题。拆除还是保护?任其破败还是修缮?特别是人们经济收入增加后,许多农户搬进了现代化的新房,许多传统乡土建筑人去楼空,飘荡在现代化的浪潮之中,年久失修,屋顶渗漏、墙面裂缝、木头虫蛀、雕刻腐烂……一个个古村落失去了原有的典雅韵味和历史风貌。

  对此,我市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若干意见》、《义乌市古建筑保护实施办法》等政策,编制了《义乌市紫线规划》,明确规定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不得对古建筑造成损害;同时,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特别有价值的古建筑征购、产权转移及迁移保护和原住户的外迁安置等。

  据2010年编辑出版的《义乌古建筑》介绍,我市古民居建筑体量庞大。一是数量众多。改革开放后,市文物部门调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市各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1000多处,其中明朝的有218处、清早期的有171处。二是建筑单体大。许多传统村落古民居建筑,单体规模宏大。如,佛堂镇塘下洋村的“全院”,建于清道光年间,落地房子共有120间,有厅、堂、轩、舍,还有田、地、山、塘,可谓山水园林式古民居集群,故美其名曰“全院”。

  对此,连年来,市农办、文广新局、规划局、住建局、财政局等部门,与佛堂镇、上溪镇、义亭镇、赤岸镇等相关镇街联合行动,在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分类指导、强化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道路、管道、绿化等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修缮管理,全力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开发。

  佛堂镇拥有众多传统村落。城市规划专家、设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倡议人之一的郑孝燮先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他评价佛堂镇时说:“佛堂是一个完整的古民居古镇,又是一个雕刻艺术的博物馆”。全镇传统民居建筑、塔观寺院、亭台楼阁、涵桥井泉等文物齐全。连年来,佛堂镇突出重点,加强保护、开发、利用。

  倍磊村曾经是义乌市唯一集“街、市、埠”三者合一商旅繁华的传统村落,东西、南北两条大街,以街心殿为中心,众多传统建筑纵横布局,构筑成完整的“倍磊街”体系。佛堂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广泛搜集倍磊村人文资源,启动规划编制,展开修缮保护。目前,“仪性堂”、“存仪堂”、“九思堂”等已经完成修缮,再现往日风采。

  优化乡村环境,促进观光旅游发展

  漫步在佛堂镇倍磊村东街西街,脚踏刚刚铺好的青石板,置身于两边古典的排排木板门的店铺间,人们会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而在赤岸镇雅端村容安堂、遗安堂等成片传统建筑巷弄里,踩着滑溜溜的鹅卵石铺成的路面,心中又会油然萌生庄严的感觉……这是记者所看到的一组优化传统村落环境的镜头。

  我市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时,不但重视修缮建筑本身,同时也十分重视周边环境改造,结合“五水共治”、“清三河·美商城”、空心村改造等行动,将各个传统村落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节点,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完善功能设施,在保护中实现居民建筑与外围环境的良性互动,活化历史的建筑、传统的村落,真正建成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美丽乡村,培育乡村观光旅游产业发展,让游客在体味传统文化中接受熏陶,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构成和激活传统村落的关键元素。于是,按照生态治理水环境的理念,水系净化与保护成为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的重点内容。赤岸镇尚阳村、义亭镇缸窑村等村落,水系现状保存基础良好,我市开展了水系的重点局部绿化和水体净化,水系改造主要采用原石铺设保留空隙,种植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对水系存在部分损坏的村落,除了加大古建筑周围水源的净化保护外,还适时实施引水工程,激活村内水系,如倍磊村、田心村等。

  义亭镇缸窑村曾经是生产缸、坛、罐等陶器的“专业村”,现在却是中外游客观光休闲、体验娱乐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涌到这个村,体验传统陶艺。村党支部书记陈跃俊告诉记者,旺季的时候简直是人满为患;像现在淡季,每周周末的游客数量也可达到四五百至数千人。缸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方旅游胜地,陈跃俊说,多亏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划指导,通过传统村落陶器制作工艺保护与开发,“唤醒”与“恢复”了陶器历史记忆。

  赤岸镇雅端村、大陈镇马畈村、城西街道何斯路村等许多拥有深厚传统内涵的村落,都在千方百计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并引进现代理念,借助现代科技,实施保护性开发利用,培育发展观光旅游产业。雅端村收集全村七八种即将消失的农耕工具和生活器具,如犁耙耕耖、篮筐箩篓、陶瓦罐瓶等,以民间故事吸引游客;何斯路村引进种植熏衣草,形成种植、观光与加工一条龙生产经营,并创新文化体验休闲方式,铸造自己的文化气质。

  挖掘传统文化,推进弘扬义乌精神

  保护与开发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怀古与乡愁,而是通过现代化创造,焕发出新的强大能量,成为创新创业的精神力量。我市在恢复古村落建筑风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别注重以人为本,挖掘传统文化,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活传统村庄,推进精神提升。

  为此,我市加大力度,一方面全面收集整理村落历史沿革、姓氏迁徙、文化遗存、物产特产、历史传说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村庄变化和重大活动档案资料,结合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通过书籍、图片、影像的形式进行展示。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各村宗族文化等历史人文元素,包括婚嫁、祭典、节庆、饮食、风物、戏曲、工艺等习俗和礼仪,延续民俗风情活动,如尚阳村每年正月初十和九月初九的胡公庙会,田心四村每年十一月初八举行的猪羊祭民俗文化活动等。

  赤岸镇拥有众多传统村落。金华市人大代表、义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何恃坚主导挖掘梳理了赤岸镇尚阳、雅端等6个传统村落的人文历史资源,编辑出版了《尚阳老街》、《雅端华堂》、《刚柔乔亭》、《朱店问儒》、《雅治古月》、《赤街旧事》“赤岸微地理丛书”。何恃坚认为,传统村落不仅是一种古典风格的建筑物,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他希望这些书籍的出版,能对进一步增强当代人的文化自觉,坚定其文化自信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义乌精神的弘扬。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堂镇政府《佛堂镇志》主编王春平,对倍磊村的历史多有挖掘,与倍磊人陈江兵编著有《走进倍磊》一书。王春平说,自古以来,倍磊就有“崇文、尚武、善贾”三大特色。明朝抗倭时,倍磊许多先祖都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手下的得力干将。另外,倍磊自古繁华,享有“锦城”美誉。据说,改革开放后,义乌文化工作者采集到的“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这句民歌歌词,就是赞美倍磊商业繁华魅力的。

  通过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表演队伍,鼓励民间传统艺术人才积极参与,是我市进一步宣传传统村落保护、促进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形式。如缸窑村重组婺剧团队,收集了大量的婺剧服装和道具,成立婺剧票友会,将原有的古戏台用文化娱乐元素进行展示;尚阳、倍磊等村的拉线狮子舞等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另外,我市还在传统村落组织丰富的社会活动,如绣湖小学教育联盟在义亭镇缸窑村开展学生摄影选拔赛、佛堂古民居非遗剪纸清明古民居采风等活动,都进一步宣传了古村落保护,促进了文化传承。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