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10日讯(义乌商报见习记者 田书豪 商报记者 卢丽珍)走进后宅街道后毛店村,既可闻丝竹之音,又常闻朗朗书声。很难想象:今天这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后毛店村,上世纪90年代时是市里重点扶持的“落后村”。
了解后毛店村变迁史的人都知道,后毛店村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周速华的辛勤付出。
创办“四点半学校”为村民排忧解难
2010年,周速华开始担任后毛店村党支部书记。
“当干部就是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周速华的口头禅,更是他踏实做事、干净做人的行动指南。
2015年,后毛店隔壁村有一儿童放学回家后,因无人看管,溺亡在村边的池塘里。这件事对周速华的触动很大,虽然事情并不是发生在自己村里,但他马上想到了村里的孩子。平时村里低年级的孩子往往下午四点半就放学了,而许多家长要等到下班之后才能回家,这一两个小时“真空时间”里孩子的安危让家长很担心。周速华也很担心。
经过多方调研走访,结合村民的意见建议,周速华想出了一个主意:如果把放学后处于“真空”失管期的孩子集中起来,配备老师给予作业辅导,再组织孩子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岂不是一举两得?经过多方努力,周速华的建议和请求得到了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
3月31日下午,我市首家“四点半”学校在后毛店村文化礼堂成立。“国贸学校每天派出两名学生志愿者,到‘四点半’学校担任辅导员。”周速华说,这样不仅让孩子放学后的活动更有意义,还降低了孩子的安全风险。
村民们都说“四点半”学校很有意义,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孩子高兴,家长放心。
建立居家养老中心关心老人晚年生活
周速华不仅关心村里的学生,还关注老年村民的晚年生活。
三年前,周速华带领村里党员干部和村民建立了村居家养老中心。“敬老、养老体现的是一个村的精神风貌,更是村子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周速华说。
“现在一到饭点到餐厅吃午饭,还不用花钱,真是做梦也没想到。”73岁的村民毛协威说,村里提供的午饭丰盛、味道好,就餐环境和服务态度都非常贴心。为了改善老人们的午餐质量,同时促进邻里和谐、改善民风,村里于2014年9月决定为70岁以上的老人和低保户提供午餐和晚餐。
“每天来吃饭的有58位老人,其中55位老人是每餐收取2元的伙食费,3位低保户是免费供应,一年下来各种费用也不少。”周速华说,“这些费用除了部分来自上级补助外,很大一部分是村里自行解决。”
据了解,在周速华任职的几年时间里,村里还建起了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完成了自来水改造、排污改造、道路硬化、电网改造等系列工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后毛店村党支部被评为“义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周速华先后荣获2015年义乌市优秀志愿者、2016年市“十佳村干部”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