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7年>新闻速递 正文

浙江义乌的第一笔交易 竟是糖饼换鸡毛

发布时间: 2016-08-24 11:32:10 来源: 凤凰卫视 作者:

  核心提示:浙江的义乌的商品交易起始于“敲糖帮”,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政府开始恢复了“鸡毛换糖”的登记许可,并发放了营业许可证7千余份。而发展到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向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建设完成了第五代专业市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凤凰卫视8月23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历史上,浙江的义乌原本是一个人多地少、单靠产粮的地区,由于土壤酸性过重,农作物收成不佳,因此当地农民需要长期使用鸡毛,充当肥料来改善土质。然而,由于当时的鸡毛有限,农民们便用本地所产的红糖制成糖饼,去外地串村走巷,用糖饼换取鸡毛。而这种从事以物易物生意的群体,被人称为是“敲糖帮”,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随着时间推移,“敲糖帮”的糖担里,逐渐增加了针线、发夹、手帕、头巾之类的日用小商品。

  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政府开始恢复了“鸡毛换糖”的登记许可,并发放了营业许可证7千余份。一些换糖人专门采购小商品并长途贩运,同时一些人自发摸索着搞点加工小商品,在集市上交易。这样一来呢,小商品市场就逐渐形成了。1982年9月,义乌县政府正式开放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并投资了9000元,为露天市场铺设水泥板,摊位共700个。当年小商品市场的成交额就达到了392万元,1984年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兴商建县”的方针,放宽企业审批政策,简化登记手续。就这样,义乌全县掀起了经商办工厂的热潮,年底个体户突破了1万户,小商品市场的成交额达到了2321万元。

  然而,不断上升的摊位数量也造成了如市容不佳,交通堵塞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84年,义乌县政府决定兴建专门的小商品市场,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硬体设施。除此之外,他们还将过去“马路市场”的经验引入,将小商品市场发展的更加成熟。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了1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了全省甚至省外。1986年,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竣工开业,固定摊位扩大到了4096个,市场内还建有综合商业服务以及工商、税务、邮电、金融等管理服务大楼。其后,经过多次扩建到1990年底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已经拥有固定摊位8503个,临时摊位1500多个的全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

  1991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交额首次突破了10亿大观,1993年,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向了股份制的发展路子,并成立了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而中国小商品城第四地市场的摊位也增加到了23000多个。

  进入21世纪后,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向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建设完成了第五代专业市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