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保护文物当严惩法人违法

发布时间: 2016-08-25 09:17:31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封寿炎

  说到文物保护,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小说、电影里的情节:盗墓者神出鬼没,走私客铤而走险,价值连城的玉器、青铜器、佛头流落民间、流失海外。每当偷盗、走私古董文物的罪犯被绳之以法,人们都会拍手称赞。然而,如果以“旧区改造”的名义拆除古建筑,着意打造时尚亮丽的新城区,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也是破坏文物呢?

  针对文物法人违法案件多发问题,国家文物局近日决定,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重点保护不可移动文物。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反映在建筑和城市风貌上,就是一城有一城的特色,一城有一城的风景。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大拆大建,那些具有地域特色、承载历史文化的建筑、街区连片消失,一些列入保护名录的不可移动文物毁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宽敞街道、广场以及高楼大厦。之所以形成“千城一面”,不可移动文物被破坏是其重要原因。

  古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为何不宜大拆大建?因为它们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国是历史厚重的国家,历史文化有许多载体:书籍记录、口耳相传的传奇故事、可观可听的曲艺戏文,以及古代建筑和历史风貌区。

  古代建筑和历史风貌区既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物理空间和具体场景,也蕴含着古人的思想观念、情感审美等丰富信息,是最直观、可触碰的历史文化。它们不但解释着今天的社会生活从何而来、由何而化,而且展现了人类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下,人类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正变得越来越趋同单一,文化多样性面临危机。如果全世界都是相似的房子、饮食、服饰、器物和生活方式,那么文化和审美将是多么单调乏味。人类的心灵需要多元文化的滋养,人类社会的创造力,也需要多元文化基因互相激发。保护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既是人类心灵栖息于何处的诗意话题,也是关系人类社会发展潜力的重要事务。

  片面强调GDP的政绩冲动,文物保护执法不严、意识淡薄,是文物法人违法的重要原因。此次“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正是从严格执法入手,从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手,强化对于违法行为的追责和约束。古建筑、历史风貌区和传统民居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它们从古代存续到今天,更应该在我们的手里传承到未来。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