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2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9月19日,记者如约采访了森宇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俞巧仙。她告诉记者,整个九月,自己只有这一天是空闲的,其余时间不是开会、处理企业事宜,就是要外出充电学习。尽管一刻不得闲,俞巧仙依然乐此不疲。
这位产业掌舵人始终认为,只有不断学习,企业才能成长;只有抱着一种企业家的“欠缺精神”,才能在不断否定自己中持续前行;只有拥有科学家的精神、教育家的品德、政治家的觉悟,才能拥有前瞻性的眼光,将企业做强做大。
“森宇”计划投资50亿元,在义乌建设一个“健康小镇”,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轰动。对于自己的“大手笔”,俞巧仙坦言,既有感性,也有理性分析。“感性是因为我是义乌人,我爱自己的家乡。古语有云‘衣锦还乡’,其实能为家乡做贡献也是‘衣锦还乡’的表现。”俞巧仙说,理性则是基于义乌如今优越的创业环境,不管是政府服务,还是政策支持,以及对企业的尊重,都值得“森宇”“回家”。
事实上,“森山健康小镇”源于10年前“森宇”立足栽培基地打造的养生、养老、养心、养源、养趣为主题的森山“五养公社”,今年4月才升级为“小镇”被提上日程。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两个月后,“森宇”从“慢车道”一跃上了“高速”,正式签订“森山健康小镇”框架合作协议,将想法变成现实。7月22日,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在俞巧仙看来,“森山健康小镇”和其他特色小镇有所不同。“‘健康小镇’可以说是从产业链中衍生出来的,它以产业为魂、以生态为本。在这里,不仅涵盖了从种植、科研到产品的整个农业、工业产业链,还从中衍生出健康管理、文化及配套服务,是集特色农业休闲体验、智慧工厂、旅游文化、养生养老、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多种产业形态并存的特色小镇。”
而对义乌而言,“森山健康小镇”推动的是资源的优势整合,项目的组合和产业的融合。在我市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森山健康小镇”正是供给侧改革的生动缩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积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在义乌大地上。
如果说,“森山健康小镇”是企业发展的新跨越,那么,持之以恒专注实业则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惟一法则。
从1997年成立至今,“森宇”始终围绕铁皮石斛做文章。近20年来,企业承担的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达91项,平均每两个半月就有一项科研成果。前不久,“森宇”在全省100多家申报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我市首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科技铺路,互联网为辅,引入SAP系统,开展大数据分析,“森宇”正从传统管理和营销模式中实现华丽转身。“明年,我们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收集的客户记录将达到100多万条。这对企业而言,意义不言而喻。”俞巧仙说。
一棵“小草”成就一个产业,一个“小镇”造就一种情怀。从俞巧仙的办公室窗户望出去,规划20多万平方米的新工厂一期刚刚结顶。“新工厂明年正式投产后,将达到30亿元的产值规模。”俞巧仙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