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正能量 正文

义乌媳妇吴淑琦:一心照顾瘫婆婆 不离不弃十多年

发布时间: 2016-11-04 10:33:49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王佳丽

吴淑琦为婆婆梳发。

  中国义乌网11月4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自赤岸镇西溪村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吴淑琦这样形容自己对婆婆的孝心。十多年来,她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把长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当亲生母亲一样侍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无私的孝心深受乡亲父老的赞扬。

  钱可以再挣,但婆婆只有一个

  1967年出生的吴淑琦来自江西鹰潭,上世纪90年代初嫁到西溪村,便在义乌扎了根。1997年,时运不济,吴淑琦和她的丈夫双双从赤岸一家五金厂下岗,家里的经济负担压力骤增。吴淑琦的丈夫决定出去做木工活,而吴淑琦则在家附近做裁缝挣钱。夫妻俩凭借这份不服输的劲儿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直到2004年家里盖起了小楼房,唯一的女儿上了高中,日子才开始有了起色。

  但好景不长,2006年4月,80岁的婆婆刘莲球在家附近不慎摔倒,全身瘫痪,生活已经无法自理。听到这样的噩耗,吴淑琦的丈夫愁眉不展,家里经济收入本来就不稳定,老人出了这样的事,总得有个解决方案,渡过难关。吴淑琦看出了丈夫的心事,为了帮丈夫解忧,吴淑琦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我当时跟丈夫说,他只要安心在外挣钱就好,家里有我,钱可以再挣,但妈只有一个。”吴淑琦说。

  之后,吴淑琦放弃了裁缝的工作,全身心在家里照顾婆婆。每天帮婆婆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每日三餐不间断,有时候半夜还要起来,看看婆婆有没有睡安稳。婆婆瘫痪后时常不认得人,吴淑琦就把她当做孩子,逗她吃饭、哄她睡觉。因为丈夫腰不好,吴淑琦就常自己一个人抱着婆婆去上厕所,为了婆婆上厕所方便,她还给婆婆自制了一个凳子便池,在木凳上挖一个洞,安全又方便。十多年来,吴淑琦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婆婆虽然已90岁高龄,但胃口和精神都很好。

  同吃同睡13年,与婆婆亲如母女

  吴淑琦与婆婆的感情好是众所周知的。1992年,吴淑琦的公公去世,为了不让婆婆感到孤单,吴淑琦便主动邀请婆婆和他们住同一间房,“我怕婆婆一个人会孤单,我女儿也出生没多久,让婆婆和我们住一起,大家也有个伴,她能开心起来就更好了。”吴淑琦说,她很庆幸当时邀请了婆婆,让婆婆很快从失去丈夫的阴影里走了出来,更让她欣慰的是,婆婆开始对她有了依赖感,经常会主动要求晚上跟她一起睡,母女般的情感从此生根发芽。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婆婆,吴淑琦还去镇里报名参加家政服务员的考试。为了尽快拿到证书,更科学合理地照顾婆婆,2014年3月和7月,吴淑琦连续考出了家政服务员初级和中级证书,“家政服务员的学习对照顾老人很有用,除了能学习专业的家政理论知识,还有很多急救技能和实践技能的考核,这些技能的学习对我照顾婆婆有很大的帮助。”吴淑琦说。

  去年夏天,吴淑琦曾试着去家附近一个工厂做工,挣点生活费。工厂管理很规范,要求工人上班期间每日签到,月底就会有300元全勤奖。为了拿到全勤奖,吴淑琦每天都准时报到,工作时勤勤恳恳,另外,她还每天中午回家给婆婆做饭、擦洗身体,风雨无阻。有一天,吴淑琦在出门发现婆婆额头有些发烫,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只给婆婆吃了点药后就去上班了。中午回家后,吴淑琦发现婆婆因天热中暑,突发心肌梗塞晕倒了,情急之下,吴淑琦想起从家政服务员的培训课上学到的技能,将婆婆的两根中指扎针放血、把婆婆身体往前倾并猛拍其后背、掐婆婆的人中……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在吴淑琦的专业急救下,婆婆终于清醒过来了。“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有一个念头:妈妈千万不能有事,我还想让她活得更久,妈妈活到100岁,我就照顾她到100岁。”吴淑琦说。

  从那以后,吴淑琦再也没去上过班,全身心在家照顾婆婆,已经上班的女儿也非常支持她。“我女儿非常孝顺,经常说,妈妈,我已经挣钱了,你不用担心我,你只要安心照顾好奶奶就好了。”吴淑琦说。孝心是会传递的,吴淑琦的孝心从自己延伸到了女儿身上,之后甚至还会延续到下一代。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依靠小家,才会最终集成大家。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