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玲(前排中间)与她的“马家军”
创业是为了什么?挣钱,挣更多的钱,这是多数创客的普遍共识。但在义乌成长起来的一名慈溪创客,在挣了一笔钱后,却选择“弃创从教”,当起了老师。
她叫马吉玲,是当年义乌工商学院大名鼎鼎的“创业花木兰”。目前她甘于创业幕后,但也演绎了青春的别样精彩。
她是校园
“创业一姐”
说起义乌工商学院创业明星,2015届创业学院马吉玲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她是那一届的“创业一姐”。刚进大学时,她并非创业班学生,却在课余时间折腾起创业,但业绩并不突出。在大一下学期创业班招人时,她并未入面试老师的“法眼”,但她不气馁,勇敢地毛遂自荐,并成为创业班一员。进入创业班后,她如鱼得水,短期内就做出了不俗的业绩。
2015年初,她受吉林省妇联的邀请,与当时的校领导贾少华等前往长春参加吉林女性电商“千姐千店千社(企)千品”项目启动暨女大学生创业导航报告会。在报告会上,马吉玲受到了明星般待遇。当创客问她创业没有启动资金、创业团队如何管理、亏本如何处理时,她任性地回答:“创业中很多问题都是想出来的,只要认真用心去做,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一回答,为她赢得了很多忠实粉丝(本报曾在2015年5月6日的6版头条以《“创业花木兰”马吉玲:谁说女子创业不如男》为题,对其创业事迹予以专题报道)。
2015年6月,马吉玲大学毕业。在6月12日毕业典礼上,她作为创业学院毕业生代表,发表了离别感言,并成为校内励志典范。“大学三年,我一直在创业,也遇到了很多无助。我个子不高,常扛着比自己还高的货物,练就了一身好力气。在一个冬天,我骑着电动车,车子后拉着一大箱货物。当时天色已暗,货物又多。当时,电动车在江东路翻车了,货物撒了一地。路上都是形色匆匆的人,忙碌了一天的很多人都准备回家。当时团队小伙伴还在等着货物发货,当时我很无助地哭了。哭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擦干了泪水,调试好心情。先把货物收拾好,赶回学校,将货物交给小伙伴。去医院时,我的腿已肿得很高,都瘸了好几天。”马吉玲在毕业典礼上说到,“请大家相信自己,毕业后一定要坚持创业梦想。我们相约三年后,三十年后,再相聚,我相信到那时,我们不再是‘小老板’,而都是‘大老板’,到时来义乌开同学会。”
从“马总”到“小马老师”
她挑战不一样的人生
大学毕业后,马吉玲继续在义乌电商界打拼,她与团队成员在青口待了半年,销售业绩还不错。“我还有个姐姐,我们姊妹俩从小就都是父母的小棉袄。只要我们在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姐姐前年嫁人了,姐夫家离我家蛮远的。”马吉玲说,父母希望她工作离家近一点,好有个照应。过完2016年春节,她将创业重心放在老家慈溪,在老家拉了几个人。
在慈溪,马吉玲与义乌小伙伴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她每个月都会来义乌,看市场最新发展趋势。女儿创业辛苦,妈妈十分心疼。在母亲看来,女孩子不应如此辛苦,应该找一个安稳工作。“好几次,吉玲都是凌晨才回来。我不希望女儿如此辛苦,我宁愿她挣钱少一点;我不想她从早忙到晚,连吃饭时间都没有。”马吉玲的母亲说。
拗不过母亲的苦口婆心,马吉玲决定先暂缓一段时间创业。恰好此时,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在筹办电商创业班。当得知马吉玲已回老家发展时,母校邀请马吉玲担任创业班的班主任。面对老师盛情相邀,马吉玲不忍心拒绝。“我也有一点私心:大学三年,我一直在创业;我毕业后比大学时更拼,经常加班熬夜,常常整天对着电脑,腰椎、颈椎等出现了轻微不适。我需要调理下自己的身体和状态,我决定暂时先放下手头创业业务,给自己放个短假。”
“到母校任教后,我更忙了。虽然不用每天对着电脑,但我要学习学生管理等很多新知识。”马吉玲说,大学期间,因一直在创业,没有太多时间去看书,这是一个遗憾。“我最近在读莫言的作品,每天抽点时间书感觉很充实。”
马吉玲坦言,她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更没料到会担任创业班班主任,但她很喜欢目前的这种状态。“如果一辈子都在创业,那人生也会很枯燥。偶尔让自己放松下,做一些其他事情,也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创业班已不是新鲜事,但在高中开设创业班的学校并不多,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是较早吃螃蟹的。马吉玲的加盟,让大家充满了期待。“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为创业班挑人,我们学校电商专业今年招生76人。组建创业班时,大家都不知道招多少人合适,也不知能招多少人。人们常说摸石头过河,我们是石头都没得摸。”马吉玲说,她和同事组织多次面试,最终确定28人。由于学生才十五六岁,未来充满太多不确定性,她要让每个人都有信心面对未来。
坦言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要让每个人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经过各种磕碰,该校第一个创业班就这样诞生了。“当老师并不轻松,尤其是这样一群处在爱玩的年纪段的叛逆少年。虽然我要求很严格,但我不能管得太死,让学生没有活力。”作为以创业为特色的班级,马吉玲在军训期间就摸透28个同学的品性,第一次班会就给这群少年一个下马威:上课不能逃课,课后要完成作业。由于这些学生还未成年,不能以个人名义开网店,马吉玲想起了“曲线救国”。与教研室同事商议后,她说服学生家长,让学生用父母身份证开出网店。学生热情很高,对创业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位姐姐一般大的老师。
除担任创业班班主任外,马吉玲还负责电商专业高一班的网店开设和高二班的网络营销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她结合大学三年创业经历,让学生增加了对电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埋下了“种子”。“我们不少学生说要去义乌上大学,要去义乌创业。”马吉玲开心地说,“我与义乌缘分就是这么深,是义乌给了我成长的营养。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三年与宁波某公司合作,把电商专业课程从课堂搬到企业实战现场,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一个练兵平台。今年10月26日起,该校和该企业就组织学生进行10天岗前培训,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训内容极具针对性,包括《客服基础知识》《售前售后FAQ》《淘宝/E3/千牛操作流程》等课程及双十一接待流程、紧急预案、实践操作等环节。理所当然地,马吉玲成为岗前培训导师团核心成员,负责相关课程的实践指导。她在教学中对学生非常严格,甚至几个女生都被她骂哭过。
“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遇到更好的自己,我期待与学生们一起,遇到更好的自己。”这句话是马吉玲在班会上的口头禅,她先后组织了多次创业主题活动,受到了师生高度赞誉。
老师与老板
她更看重前者
上个月,一个在义乌创业的朋友高薪聘请马吉玲坐镇“双11”,但马吉玲婉拒了。在赚钱和学生间,她现在更看重学生。在她看来,“双11”能成为学生人生中重要经历,学生会收获很多,这个经历将会成为人生成长的资本。“读大学时,当年我们班很多人就是因‘双11’而走上了创业路,我想让学生多学一些知识与技能。”
“11月11日0点,我们电商机房就迎来了第一波高潮,铺天盖地的订单迎面扑来。虽然已是午夜,同学们却特别精神,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十指在键盘上翻飞。”马吉玲眉飞色舞地说,看到学生这么给力,她当时也很激动。
“几乎每秒钟都有人发消息过来,每人几乎同时要面对200个左右买家在网上的咨询。”该校参与“双11”实战的高二学生胡伟韬说,“我打字速度快了很多,应对客户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这离不开小马老师悉心指导。”
这一夜,马吉玲学生们也拿到一张完美的“成绩单”:参与营销的品牌成为今年“双11”榜单上出现的一匹黑马。6分钟该品牌集团销售破亿元,11分钟旗下某单品破亿元,全集团“双11”成交额达4.2亿元,这离不开马吉玲与该校师生的鼎力支持。
学校工作越来越忙,马吉玲只能偶尔关注下自己店铺。小伙伴们都说她将创业荒废了,甚至有朋友说她变得不思进取,在荒废青春。甚至朋友算了一笔账,在学校一年工资,甚至比不上淘宝店铺一次活动的利润。但马吉玲却乐在其中,她感觉所做一切都很有价值。
虽然是编外老师,但师生们对其评价都很高。很多同事都认为马吉玲适合做教师,甚至鼓励她去考编。马吉玲现在也不去想那么多,她现在只想努力做好手头事情。2017年是她的本命年,她期待会与班上28个小朋友一起努力,创造属于她们的辉煌。
“虽然在慈溪,但义乌始终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和很多义乌朋友一直都有联系。我在课堂上也经常分享一些义乌的事情,很多学生都对义乌充满向往。我和学生都相约好了,在不久的某一天,大家一起去义乌打拼。”马吉玲说,“等我把手头上事情忙好,班级管理安顿好后,我肯定还会继续创业,肯定还会回义乌的。等着我,义乌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