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1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义乌这座国际化的商贸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心于公益事业,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计回报地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并不断地影响和感染着身边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志愿者”。金利宾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金利宾,1979年出生于苏溪镇,是义乌市优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义乌义工之家的负责人,曾获得“浙江省首届十大杰出义工”、“金华市十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金华市优秀青年”以及“义乌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从2007年加入义工之家以来,十年里,金利宾带领义工之家的志愿者募集善款100多万元,让1000多人次本地贫困家庭学生得到帮扶。同时,他还围绕助学推出了“爱心农场”、“会唱歌的沐浴花”等多项创新性公益项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昨日上午,记者在苏溪镇飞天电商园见到了金利宾。
公益之路,源于爱心助学
因父母务农,家庭条件不好,金利宾初中毕业后就离开家去外地打工了。闲不住的他卖过衬衫、学过理发、卖过化妆品,后来还与堂弟合伙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在商业领域,金利宾一直保持着敏锐的头脑。如今,他又开了这家电商公司,金利宾说:“名义上我的主业是经商,实际上我是专职从事公益事业,兼职做卫生陶瓷用具的生意。”
2006年,金利宾通过网络接触到义乌义工之家并参与了一些活动,于是开始兼职做义工。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利宾参加了义工之家发起的针对义乌本地贫困家庭学生的爱心助学一帮一活动,“那时我就是个门外汉,抱着赶一场热闹的心态,跟着其他义工挨家挨户地走访贫困学生,就想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金利宾说。
然而,整个走访过程让金利宾心情沉重。这些孩子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日子过得很艰难;有的失去父母,与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金利宾没想到,义乌还有这样一批因家庭贫困渴望得到帮助、渴望继续读书的孩子。
金利宾说,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内心都被贫困学生的生存状况强烈地冲击着,受助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时刻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于是,第一期助学活动结束后,金利宾便主动请缨成为助学组的一名正式义工,后来又成了义工之家助学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创新型理念,将公益进行到底 2008年,成为义工之家负责人后,金利宾发挥了更多的热情和能量,推出“爱心农场”项目,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快乐、有尊严的帮扶。金利宾把传统的慈善理念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带领着义工之家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 最早,当他发现一些贫困学生家里有土地时,就想到了可以用他助和自助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贫困家庭。于是他尝试将土地租用权分成等份在淘宝网上拍卖,由贫困学生家长代为管理,所得款项归贫困家庭所有。认购者在义工之家的带领下种植作物,采摘瓜果菜蔬。“偷菜”、“土豆宴”、“萝卜宴”、“义乌红糖”、“植树节”……都是通过爱心农场,向全社会辐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帮助了贫困家庭增加收入,让他们通过劳动有尊严地实现自我增值,又把公益融入了生活,将快乐融入了公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利宾说,开展公益活动不仅是简单地帮困难群体解决困难,而是要从源头上帮他们避免问题出现。刚开始做助学活动时,他只想到给贫困家庭捐赠财物,但随后发现,每一个困难家庭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原因。为此,在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后,金利宾创新方式,决定针对某一个或者某一群学生,发起一次活动。“在完成帮扶之外,我更希望活动能激发义工之家其他成员的创新意识,并引导大众关注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金利宾说。 从关注公益的网民到普通义工,再到民间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期间参与组织了300多次公益活动,这些经历更加坚定了金利宾从事公益事业的信念,“行走在公益这条道路上,我知道我并不孤单。”金利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