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2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应悦 张静恬)近日,有群众反映:“后宅街道下旺村有经营户占用农田约300平方米,用于家禽养殖。未批先建,属于违法建筑。”接到举报后,后宅街道高度重视,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摸清具体情况,制订拆除方案。目前,拆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12月21日,记者来到下旺村违建点现场。该违建点位于103省道边,毗邻杭长高铁。沿着泥泞山路行走三四百米,可见一排红色砖瓦结构的平房建在山坳之中。几位年纪较大的农民坐在平房门前,屋内堆放着各类农用设施。现场并未见饲养家禽。
经营户刘某介绍,2012年,他从原土地承包人朱某手中转包了200亩左右土地用于农业种植,租期为16年。今年8月,他想建造平房堆放杂物,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审批材料,他以为审批程序会很快,便在农业设施用地审批程序未到位的前提下,私自建起约300平方米的两处一层砖瓦建筑,不曾想,审批因选址问题和材料准备不足一度搁浅,于是构成违建。
据悉,按照义政办[2012]159号《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意见》规定:“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须在100亩以上,期限须在5年以上,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控制在0.5%以内,但最多不超过3亩。“按这个规定,刘某是符合审批条件的。”后宅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挺表示,“只是审批程序涉及到多方面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对现场选址进行勘测和审核,再加上审批材料还未齐全,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
接到群众举报后,后宅街道高度重视。为了推进该违建点的顺利拆除,加班加点、多方合力是工作常态,工作片、国土所、农业服务中心、“三改一拆”办、“五水共治”办等相关科室形成合力,上下联动,通过多种形式推进“拆违”工作顺利开展。12月20日,街道连夜召开会议,就如何处置该违建点的问题确定了具体工作方案。
据介绍,后期的拆除工作将分三步有序开展,以形成长效控管机制:一是在一周内由经营户对违建点进行自行拆除;二是与经营户进行细致沟通,帮助其补齐申请资料、完成审批程序;三是选定适宜的新址再建临时用房。
“在整个拆违工作中,原则性的问题不能放松,人性化的关怀也要适当融入,综合各方意见,以取得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帮助经营户再建设符合程序的临时用房,对建筑模式进行提档,如采取小木屋、徽派的建筑形式,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王挺介绍。
“因为自己法律意识的缺乏,未经审批擅自动工建设农用设施用地,对政府和村民造成了困扰,实在很抱歉。以后一定先完成审批再建房,按法定程序来办理。”经营户刘某表态说,“天一晴,我马上组织人手进行拆除。”
随着“三改一拆”行动向纵深推进,后宅街道上下齐心,在加快存量违建清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新增违建的防控管控,拆出发展空间,改出美丽环境,同时也提升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