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的个头,黝黑的皮肤,笑起来还有点腼腆,从外貌看,浙江总队金华支队义乌中队新兵秦潇普通得没有一点特点,放在人群中都找不到他。正是这样一个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却从武警部队新兵中脱颖而出,2017年初被武警部队评为“最美新兵———品德之美”。
最老的新兵
当兵是做了很久的梦
出生于1992年的秦潇,和同年入伍的1998、1999年出生的新兵相比,算是个“老人”。踩着最后年龄线入伍的他,是这一届新兵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却很自豪,因为这是他努力了很久才圆的一个梦。
秦潇的父亲也曾是一名武警战士,在一次执勤任务中身负重伤,后来转业回家了。年幼时,秦潇常常能看到父亲抚摸那身旧军装时寂寞的神情,他立志长大后也要当兵。“小的时候常常偷偷戴爸爸的大檐帽,敬个标准的军礼,觉得自己就是个军人了。”秦潇说。
这个梦做了很久,终于等来了18岁,可以参军了,可是妈妈舍不得,劝说他:“部队现在需要有文化的人,等上了大学再入伍吧。”秦潇只能把他的军营梦放一放。在大学,学环境艺术设计的他做的很多事都是在努力向他了解中的军人靠近。担任学生干部的他,先后两次策划了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大二时,还积极发动院系骨干人员,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艺之海”团队,参加红色暑期社会实践,分别去了重庆渣滓洞、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红色景点。大三那年,部队来学校征兵,秦潇又一次被家人劝住了:“你都已经上了3年大学了,干脆拿到大学文凭再去吧。”梦想又一次被压了下来,有些无奈的秦潇只能用特殊的方式来帮自己圆梦。那年暑假,他又一次组织实践队来到贵州,在遵义会议遗址、赤水河、娄山关等多处景点留下自己庄重的誓言。“其实,我很怕到时候毕业了,年龄超龄,入不了伍。”
2016年7月,部队来学校征兵,看到上面一条“男性,本科以上学历可放宽到24周岁”,秦潇欣喜若狂,这次他瞒着父母,放弃已应聘好,有着丰厚待遇的工作,在异地入伍了,直到政审环节,父母才得到消息,看到儿子这么执着,转而决定全力支持他。
2016年9月,秦潇如愿成为一名新兵。从“一二一”到“一二三四”,从“坐如钟”到“行如风”,军旅的节拍已经敲响,全新的开始正在酝酿,他知道,追寻父辈年轻的从军梦,已播种希望,并在金华开始起航……
新兵的大哥
帮助人成为一种习惯
新一代四有军人应该“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良好的品德是每个人立身做人之本,更是当代革命军人走好军旅人生的根基。
从进入部队的那天起,秦潇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了当代军人所应当具备的“品德之美”。跟同期入伍的战友相比,秦潇学历高但为人谦逊,光环多但不骄不躁,处处模范带头。“我比他们年长几岁,希望用实际行动给大家做个表率。”现实很残酷,入伍前,秦潇是艺术生,长期缺乏锻炼,在新训营中的训练明显感到吃力,这可急坏了他,为了不掉队,课外时间都针对性地加强自身体能训练,遇到研究不透的问题就跑到班长那里请教,次数多了,连班长都被问怕了。靠着这种死缠烂打的钻劲,他的三公里从不及格变及格了,擒敌拳从一开始一窍不通后来也成了班内的擒敌小教官。
他的转变像“酵母”一样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友,战友们学习热情也更加活跃。“内务叠被子,我一直叠不好,挺泄气的,秦潇看到后,主动来帮我。”在战友蔡缙岚眼里,秦潇不仅乐于助人,还是挺有想法的一个人。“简单的叠被子,他就琢磨出了好几个诀窍,叠好被子后,先用板子把被子压平,再用手一点点磨出角,最后再用棍子捅实了,这样叠出来的被子就是标准的豆腐块了。”
能否坚持是评判品德美的基本标准,在战友们眼中,秦潇无处不在默默奉献感染了大家,他用自己的乐观和积极向上影响大家,向战士们传递正能量,赢得了大家的认可。秦潇却说:“我把身边的战友当作自己的兄弟,每逢班里有战友遇到烦心事,也会组织大家聊天,慢慢的,大家的心都凝聚在一起,现在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
事实上,帮助别人早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大学的时候,秦潇多次组织开展爱心捐款活动,先后为甘肃省贫困学生墨玉小朋友筹得爱心基金7200余元。入伍后,他仍心系小墨玉的情况,多次与她联系,并把第一笔义务津贴拿出500元寄给了她。
这次被评为“最美新兵———品德之美”,秦潇直言太意外。“我只是做了很小的事,是每个战士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他说,接下来,在实操技能等方面还要多多下功夫,做个真正的“四有”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