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城管与流动摊主,在很多人眼里总是有道不尽的“故事”,两者常在街头上演猫抓老鼠游戏,关系冷得像块千年寒冰。不过既是坚冰,总有火种可将它融化。
去年6月底,时值义乌开展城市“十大顽疾”整治的攻坚期,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廿三里大队的会议室里,就曾上演过执法队员与百余名流动摊主共处一室的和谐画面。当天的交流会上,执法队员耐心解读法律法规,细数执法难题;流动摊主屏声倾听,内心默默感化。更有部分流动摊主被选为代表,走上街头亲验执法。
思路一变天地宽,柳暗花明又一村。会后,有83名流动摊主自愿签署了不再擅设流动摊点保证书并留下联系方式。在后期电话回访中,绝大多数摊主都表示已改行或者回老家。而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据统计,在该大队近半年办理的50多起无照经营案件中,只有5名是参与过交流会的摊主。这些摊主相较其他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他们对于处罚表示心甘情愿,并积极配合该大队的查处工作。与此同时,该大队也根据实际向相关部门建议设置便民服务摊点及自产自销区,做到堵疏结合。
融化猫鼠游戏双方的坚冰,并将之演绎成鱼水情的并非什么神器,这火种便是“换位思考”。所谓“换位思考”,简言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是相互理解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委婉地劝人们要“换位思考”。相比孔子的含蓄,俄国革命家克鲁泡特金显得更为直接,并将“换位思考”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他在《互助论》中提到: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上述廿三里大队的例子只是管中窥豹,放眼义乌,政府部门“换位思考”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小处说,投放公共自行车、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从大处说,兴建集聚区,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行动等,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而为增进外来务工者的归属感,暂住证升级成居住证,一字之差,却为新市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了更贴心周到的服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政府“换位思考”换来的是市民的热烈回应,大批热心市民涌现,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义乌这座城市的热爱——比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会长方为成、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程青梅;一年一度的马拉松赛,万人空巷,举市参与。如果说,义乌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左岸是政府,右岸是市民,共同守护着这个城市,那么“换位思考”就是连接两岸的桥梁,你贴近我,我依靠你,凝力相守,共谋发展。
多些“换位思考”,城市将更加美好。
(作者来自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