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2月2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骆红婷)国际贸易实务中,造成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损失原因多种多样,买家拒收货物也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当国外买家拒收货物后,很多出口企业往往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滞港费”、“仓储费”等各种费用损失不断增加,甚至导致“钱货两空”。近年来,全球市场需求减弱,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经济发展放缓、汇率波动、外汇储备减少等困境,买家违约风险上升,拒收风险居高不下。
近日,浙江信保统计了2016年出口企业报损案件,数据显示,16%的案件致损原因为拒收,涉及案件数量超400宗,报损金额达2700余万美元。为此,浙江信保梳理近年来买家拒收花招和应对方法,供出口企业参考。
买家拒收耍哪些花招
拒收货物时,买家借口多样。但探究违约原因,除违反进口国政策无法进口清关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型:有心无力,先行放货;销路不畅,直接弃货;汇率大跌,损失本币;汇率大幅波动影响买家付款意愿;吹毛求疵,要挟降价;海关规则,恶意利用。
从以上拒收花招不难看出,往往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宏观经济形势走低、需求不振、汇率贬值或相关出口商品市场价格大跌等情况时,容易出现国外买家因交易无利可图而要求取消订单的情况,特别是同时拥有相对严格复杂的海关制度时,拒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2016年的印度废钞事件,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对中国的进口业务,不少义乌企业也受到出口贸易影响。浙江信保接连接到印度买方拒收案件且特点显著:基本集中在纺织行业,金额均在10万美元以下,买方均提出由于当地废钞政策的原因无力付款提货。
从报损案件的洲别来看,2016年,拒收案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地区。从国别来看,主要集中在土耳其、印度、美国、意大利、巴西、孟加拉和尼日利亚等国,其中,印度和意大利拒收案件数量分别同比增长了78%和33%;报损金额则主要集中在印度、土耳其、巴西、意大利、美国、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其中,印度、意大利和阿根廷的报损金额分别同比增长了79%、273%及334%。
全球经济形势发展错综复杂,短期来看尚无明显好转迹象,地缘经济、政治冲突呈现上升趋势,预计未来拒收风险仍将处于高发水平。
如何防范和应对买家风险
浙江信保建议企业在出口实务中重点关注:
一是防患未然。事先了解买家资质、进口国海关政策等,并密切关注下游市场和商品价格变化、买家提货进展等。因为无论是一国宏观因素的变化,还是买家自身等微观层面恶化都可能导致取消订单、拒收货物。
二是订立严谨、规范的书面合同,对合同基本要素进行明确、具体的约定,最大限度防范可能发生的买家违约风险。也可以根据买家所在国的法律规定选择性地在合同中增设物权保留条款等保护措施。
三是积极减损。拒收发生时,减损为首要任务,有些出口企业仍抱有幻想,要求买家必须先付款再放货,往往容易错失处理货物的最佳时机,导致费用不断增加甚至货物被海关拍卖全损的不利局面。因此,案件发生后,首先要对买家拒收的真实原因进行预判,通过及时与买家沟通,了解货物无法顺利清关原因,掌握时机,与买家确认经济合理的货物处置方案。另一方面,及时着手联系转卖或退运,减少因盲目等待买家付款提货导致滞港费用日益攀升带来的额外损失。
四是利用金融工具。货物出口后因买家拒收货物而造成出口企业的损失通常属于信用保险的保障范围。除了自身做好对相关国别、行业、买家的跟踪监控外,我省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发挥保险的风险补偿和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