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担”涉外纠纷调解之重任,“护”商城维稳建设之和谐。作为我市荣获新一届市长奖的先进集体,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始终坚持“以外调外”新模式,开创商城“和谐新机制”;坚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提高调解影响力;坚持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动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
以外调外,多元形式做优涉外服务
促进商城和谐,要从创新服务载体开始,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亲和力,团结、公正、专业的涉外调解服务团队是头等要事。
随着义乌各种涉外民间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涉外经济矛盾日益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专业性和面广量大等特点。为维护商城和谐稳定,2013年我市开创性地设立了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大胆创新“以外调外”新模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目前,外调委已建立了一支由19个国家、21名外籍调解员参与的涉外调解队伍,让通外语、精贸易、有信誉的外籍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大大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为了提升涉外调解的专业化水平,外调委已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外侨办等部门建立了“1+N”模式的涉外纠纷联系机制,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成立了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调解室,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了“1对1”结对法律服务机制;与法院建立了国内首个涉外民商事诉调衔接机制,设立外调委对接工作法官办公室。截至2016年底,“联合国涉外纠纷调解队伍”共成功解决纠纷325起,涉及金额4959.43万元,协议金额2712.55万元。
多措并举,提高涉外调解的影响力
在做好自身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外调委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涉外调解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016年,外调委创新性地与苏丹苏中友谊协会签署了国际贸易纠纷联合调解合作意向协议。这也成为了我国首个跨国贸易纠纷联合调解机制,调解工作正式“走出国门”。双方顺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要求,在贸易纠纷调解、诚信信息互通、民俗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持续扩展涉外纠纷调解的广度与深度。
这种跨国跨区域的调解机制带来了不小成效:一是打破了以往外商只能在中国境内申请调解、参加调解的局限,及时高效化解涉外贸易纠纷;二是省时省力,外调委的高效调解成为了中外客商的矛盾疏通渠道,让经营户更有安全感;三是提升国家公信力,外调委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坚持诚实守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有力提高了国家公信力。
多样融合,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一直以来,市国际商贸城司法所通过外调委这一平台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和公益慈善活动,增进各国调解员间的合作和友谊。比如,2016年5月11日,国际商贸城司法所党员志愿者和普法志愿者一起,到江东环卫所举行了以“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关爱环卫工人公益活动。志愿者们还先后慰问了稠江环卫所、大陈敬老院、赤岸敬老院等。
同时,外籍调解员也以“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为发展理念,不仅成为中国“老娘舅”式调解文化的传承人,也成为了各国民俗文化交流、多元一体文化构筑的民间使者。如每年年末举办篝火晚会,截至目前共邀请了来自40多个国家共300余名外籍人士参与;时常组织外商和市场经营户开展诚信贸易等宣传活动,共同推进我市诚信市场和法治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