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上个世纪物资极为匮乏的七、八十年代,浙江省义乌市一群以“鸡毛换糖”走南闯北、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形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大众创业”的雏形,他们用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
而正是这群对“估价交换”有着极其敏感神经的义乌人,凭借着最不起眼的物资成功地撕开了中国商业史上的创业新篇章。鸡毛虽低贱,然而却养活了义乌这片土地上最有经商头脑的人;鸡毛虽然分量轻,然而借助一点东风,便可扶摇上青天。无可否认,“鸡毛换糖”成为了诞生于义乌的浙商十大标志性事件之首。
2017年3月,伴随着“两会”的召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时下当之无愧的关注焦点。谈到创业的活教科书,浙商尤为我国商业史上无法忽略的重要群体,他们性格坚毅笃定,经商不奸,深谙让利才能共赢。在他们中间,共同信奉这样一个共赢的道理:我要赚钱,先要让人赚钱。
3月3日19:30,在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首播的励志浙商题材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其剧名便源于“鸡毛换糖”这一浙商典故。该剧由余丁执导,张译、殷桃、陶泽如、高姝瑶、张佳宁、花昆等横跨老、中、青年龄段演员实力出演,是一部反映义乌人创业图强的现实主义作品。据介绍,该剧还在乐视视频和爱奇艺播出,希望通过网络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老一代创业者的奋斗精神以及面对爱情的那份坚定选择。
回顾历史,30多年前义乌仍是一个鲜为外人所知,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交通也不发达的内陆小镇,如今却一跃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走出国门便发现,海外经商群体可能不知道中国有个浙江省,但一定不会没有听过一个地名——义乌。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陆港城市,义乌成为了中国首个县级设立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如果说上世纪义乌人的“鸡毛换糖”是当地商品经济意识的自然萌发,相比较之下,眼下这一代创业大潮中的“筑梦人”无疑要幸运得多。
当时没有工业基础、又缺乏政策扶持的义乌小镇,与当前一个个既无背景、也无资本积累却怀揣创业梦的平凡人有点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义乌发展成为国际型商品之都的道路,远远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从早期的鸡毛换糖抵触全国禁令,涉嫌投机倒把,被看做“资本主义的尾巴”而人人喊打,再到产品闯出国门,占领全球市场份额,这一路,每一个如《鸡毛飞上天》主人公的小人物方知其中艰辛。
由于历史原因,义乌生产的小商品大部分都是走外销渠道,产品遍布全球,很少销往国内。在这一大背景下,《鸡毛飞上天》的主角在开展业务时碰到的难题及关卡,反而赋予该剧更精彩的剧情及错综复杂的情节。
反观当下,少了“拦路虎”,同时创业政策大开绿通道的当下,创业者们能否从这群仅凭“鸡毛换红糖”奋斗出一片天地的探路人身上汲取更多经验呢?作为浙商三部曲收官之作——《鸡毛飞上天》,通过两代义乌商人的奋斗历程,展现出义乌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直至参与全球经贸的恢宏历程。
创业不易,要做到兼顾爱情、家庭双丰收更是考验着每一个创业者的智商与情商。《鸡毛飞上天》通过讲述主人公陈江河(张译饰)与妻子骆玉珠(殷桃饰)艰难的创业之路,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夹杂着爱恨情仇,剧情写实且贴近生活。本剧虽以创业为主线,然而陈、骆男女主人公多次分分合合却仍苦守彼此的感情戏使得本剧血肉丰满,围绕金钱、利益而开展的创业之路兼具浓厚人情味。
与其他朴实无华的浙商一样,本剧主人公陈江河一直坚信“以小谋大”:财富是从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生意是从小本钱投入,量变形成质变,机遇的“小”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小”。而反观义乌的整体经济发展,首先也是以“小”起家,小商品、小市场、小资金、小作坊,发展到现如今被联合国誉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世界超市。
仔细观察剧中主人公陈江河身上的特点,一以贯之的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再到后来其公司人性化服务、价格实惠、送货到家等实业特点,与当下电子商务的商业特征契合。他将传统零售业做到极致后,又顺应潮流成为电商大军中的一员,加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洪流,成为义乌精神、义乌正能量的传承者与发扬人。
还有一点深深扎根于人们脑海中的,谈商必言逐利,对于金钱、物质的追求似乎天生与人性深处最柔软的一部分彼此矛盾、互相冲突。在追逐利润以外,以陈江河为缩影的一代代义乌人心照不宣地给自己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义在财先”。
即便到了当代,浙商派代表马云仍在不断强调:“我以自己为浙商感到骄傲。我们要的,是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能力,我们必须给别人创造价值,必须给别的国家带来税收,带来东方文明。只有这样,浙商才能从昨天的全国化真正变成全球化。”
犹如“铜牛”象征美国华尔街,“鸡毛”象征着中国义乌,也代表了一个个勤劳致富、默默无闻的义乌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果问是什么让鸡毛飞上了天变成黄金?泛泛的历史画卷中或许管窥见豹,答案,大都藏在每一个毫不起眼的陈江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