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多人觉得朗读属于学生时代或者一小部分人,其实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这是央视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这个文化综艺节目开场时说的一段话。
近期,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热播,带动了生活中的诗词热、朗读热潮,被称为是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
义乌市朗诵协会的秘书长王铮对此深有感受:“今年春节后,不时有人给我打电话,打听义乌哪些地方可以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如何加入朗诵协会。”
央视的《朗读者》综艺节目中,嘉宾们以念诗、读散文和家书的方式,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让观众感受满满的正能量。
工作、生活之余,你还会静下心来品一首诗歌,读一段美文吗?在义乌,就有这样一个小众群体,平时,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到节假日,聚在一起,朗读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感受文字的情怀。
工作之余,感受文字的情怀
王铮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义乌人。她从小有个爱好,喜欢大声朗读课文,工作后,仍喜欢大声读报念文章,她这一“癖好”让家人、同事有些侧目。王铮这一朗读爱好是受小学语文老师的影响。那会还是上世纪80年代,很多南方老师的普通话都不太标准,但她却有幸遇到了一名喜欢朗读、且声音很动人的老师。她还记得老师瘦瘦高高的,一头长长的卷发,对学生也特别宽容,简直就是大家眼中的“女神”。受这名女神老师影响,王铮的朗读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如今,她上初中的女儿也受她熏染,对朗读情有独钟。
盛鸣是义乌一家事业单位的员工,工作之余,她喜欢朗诵诗文,在她的带动下,单位不少同事对朗诵、演讲都产生了兴趣。盛鸣的母亲是北京人,父亲是义乌人。受妈妈标准的普通话影响,打从幼儿园开始,盛鸣就和学校的广播室打交道,从一开始奶声奶气讲故事,到学着播音员字正腔圆朗诵。现在虽然从事办公室行政工作,依然喜欢参加各类朗诵活动,喜欢听名家的诗文朗诵音频。
张立文是一名来自陕西的朗诵爱好者。2003年,他大学毕业后,来到义乌工作,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平时,工作节奏繁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累的时候,读几篇散文诗歌,是他放松解压的一个良方。
来自哈尔滨的张鹏俊就职于义乌一家国企单位。业余时间,他喜欢写诗文,喜欢朗诵诗文,在义乌,他也找到了志同道合者。
如今,他们都是义乌朗诵协会的成员。打从2011年起,他们每年都会在义乌举办一场新年诗会,邀请诗歌爱好者一起参与,朗诵诗文。遇到传统佳节,他们会开小型沙龙聚会,吟诵节日诗歌,增添节日氛围。去年中秋,他们在微信群里开了一个线上诗歌朗诵沙龙,每人上传一首自己朗诵的中秋主题诗文。今年情人节,他们还在义乌佛堂老街上举办了一个“诗歌+民谣”的小型聚会,在民谣的伴奏下,围着火炉,朗诵诗文,别有一番意境。
去年,他们朗诵了多篇有关佛堂古镇的散文,并录制成视频。用声音传播义乌的本土文化,成为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朗诵者一大共同爱好。
朗读,激发阅读兴趣
今年,义乌朗诵协会在后宅举办了一场新年诗会。诗会前一天,张立文还在杭州参加在职研究生的考试。考试一结束,他匆匆赶回义乌,准备诗会稿子。诗会当晚,气温很低,但张立文将一首描述义乌兵英雄气概的诗文《400年的守望》,朗诵得荡气回肠。他通过朗诵,让自己在快节奏工作中,找到了一个舒缓、解压的渠道。
董卿说,朗读者,读的是别人的作品与文字,更多展示的是自己的情感和生活;而朗诵者,是有角色感的,自己就是书中的那个人,要尊重作者的本意,再现文字的精髓。朗读是向内的,通过阅读极大地丰富自己的内心,遇见更好的自己;朗诵是向外的,在舞台上表达书中的人物与情感,演绎不同的世界与人生。
王铮认为,不管是朗诵还是朗读,都是通过对情感共鸣唤回对文学认知,激发阅读兴趣。王铮说,女儿平时喜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篇短小的文章,读上三四遍,就基本能背下来。这得益于朗读让孩子更能感受到文学之美。
现在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找到王铮,希望能学到更多的朗读技巧,感受文本之美。2013年起,义乌市朗诵协会承办了全国夏青杯朗诵大赛金华赛区的比赛。报名者从最初的不到一百人,到去年500多名青少年、成人参加,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朗读。王铮认为,这也是央视的《朗读者》这档综艺节目受欢迎的一大原因,因为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去寻找自己喜爱的精神食粮,而阅读、朗诵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