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手工杆秤:毫厘之间称起岁月的分量

发布时间: 2017-03-26 09:26:1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

  中国义乌网3月2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有句老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做秤也是做良心。”阳光下,朱俊德摩挲着手中细细打磨过的秤杆缓缓地说。车水马龙的繁华市井间,廿三里老街便隐藏其中,近百米长的巷子一线天似的。往常,朱俊德总是坐在自家店铺门前,一个小凳,一张小桌子,摆满做秤的工具。从事杆秤制作,这样一坐他便坐了40余年。

  过去,制秤工被称为“百工之首”。一根小小的木杆,一个秤砣,拇指灵活推移间,就可以精准地计量出各种物品的重量。一桩桩交易,轻到几两几斤,重至百斤,在秤砣与杆秤的平衡间一一达成,见证着集市的繁荣。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先进、便捷的电子秤的推广普及,杆秤制作这种毫厘必究的纯手工精细活,逐渐变得不合时宜、难觅身影起来。即便如此,在一些小镇老街,依旧有一些制秤人延续着传统的技艺,朱俊德便是其中一位。

  匠心打造良心秤

  “别看这么小小的一杆秤,制作它可要用到几十种工具,轮番操作经过1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最少也得耗费三个小时。”朱俊德说,从挑木头、刨木、制坯、打磨、包铜管、定刀口、定星位……都是手工制作。

  从一侧的挂钩上取下手工锉刀,朱俊德开始娴熟地刨着精心挑选出的秤杆。“头部和底部都要包一层铜皮,所以必须将形状打磨得严丝合缝。”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普及了省时又省力的电刨,朱俊德还是不爱用它,40余年依旧是用手工一点一点地刨。“‘叮叮当当’的手工声在我耳里可比机械轰鸣声好听多了。”朱俊德说。

  刨好杆,打磨好后,老人开始给秤杆打孔。钻孔刀在老人手里,犹如针线,细细密密地穿梭在秤杆之间,绣入了丝丝缕缕、千般袅绕的“工匠精神”。一杆秤多的需要打大大小小上百个孔,最关键的是“和称”时的那个孔。“‘和称’的孔就是秤杆上的量度,需要根据秤杆大小和秤砣大小一一在秤杆上找出平衡点。”朱俊德说,秤杆的材质不同,“和称口”也会随质而变。“做杆秤的从来不是个一劳永逸的活!”朱俊德介绍,在自己制作的杆秤中,小的最多可称二十斤货物,大的则可称上百斤。“‘和称’找不准就会缺斤少两,那可就失了‘公正’哩。”

  老人的工作台临街而设,40余年来依旧保持着最初的模样,风雨来了装起拼接的老木门,天气和暖便让木门大开,守在其间,自得一方安静自在。

  装上铜扣,给秤杆上色、打蜡之后,一杆秤就算制作完成了。“上色的颜料主要由石灰和一种山间的草药调配而成,几十年不会褪色,还能让秤杆越用越光滑。”朱俊德说。

  精心塑造匠人魂

  在打磨新秤的过程中,朱俊德渐渐回忆起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年轻时,家里生活困苦,为了贴补家用,朱俊德一直想学一门手艺。那时永康的制秤工常挑着扁担行走在乡间,哪家哪户需要杆秤便随意找一台阶,坐于门前现场制作。“那时我看了特别感兴趣,因为制秤师傅并不公开收徒,我便在旁偷偷学,记下来工序,再回家自己摸索。”朱俊德说。技艺能到如今的娴熟,背后不知受了多少苦,走了几多弯路。

  农闲时期,朱俊德便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喊”生意。“那时交通不便,比如今天去苏溪做秤,便在苏溪宿一夜,明日去别地,便在别地住一宿。虽然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也认识了不少朋友。”

  “你看我这里还有张1992年个体工商户许可证,是专门用于手工杆秤制作的。”布满老茧的手翻越抽屉中层层叠叠的物件,从底部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本泛黄的证件,摊开置于胸前,老人的脸上满溢着喜悦。老人说,为了这本许可证,当时义乌各地的制秤人都在一个房间里考试。“一起考的有两百多个人啊!有了执照之后,更要负起自己的制秤责任了,每杆秤制作完成都要送到市里验收,绝对不能出现秤有偏差的情况。”

  “以前这条老街可热闹了。”放下手中的工具,凝望远方,老人的思绪绵延得很长很长,街边的小贩挑几个水果,放在秤盘上,打好砣,秤杆微微上扬,一天的生活便从杆秤交易中开始。“到如今,老街里的老铺子关得关、迁得迁,做手工的也就剩我和做灯笼的一家了。”

  谈及未来的计划,朱俊德对记者说,最近听到一个消息让他特别开心:老街要重新修缮,还要把老手艺人都召集起来。“这样我就可以更加专心地做下去了。”老人高兴地说,眼里满是憧憬。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郑忆昕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