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佛堂镇剡溪村:数口池塘变“臭塘”

发布时间: 2017-04-14 08:56:3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应悦 张静恬

村庄内分布的“污水塘”

  中国义乌网4月14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应悦 张静恬)日前,有市民向本报反映,佛堂镇剡溪村的池塘十分脏乱,漂浮垃圾随处可见,天气稍热便臭味扑鼻。

  4月6日,记者来到剡溪村,沿着村内纵横交错的村道往里走,随处可见发臭的池塘和四溢的污水,水面上蚊虫飞舞,不时有阵阵恶臭扑面而来。

  剡溪村村北230号附近的一口池塘,水质发绿,水面上漂浮着不少深色的块状漂浮物。池塘边一家小卖部的店主说,以前这池塘水很清,很多人在这里洗衣服,现在水变绿了,随着天气变热,池塘底下的淤泥发酵,一块一块都浮上来。“这口池塘的水质情况还算好,村里面另外有几口池塘更加脏。”一位路过的村民直言。

  随着村民指示的方向,记者来到剡溪村北136号门前。这里的池塘表面漂着絮状的漂浮物,与水面上的油脂、粉尘交织在一起,结了一层厚厚的“壳”。水边的墙体也因长期浸染“爬”上了一层厚厚的青苔。“洗衣服、洗拖把……在水塘里面洗什么的都有,前些天有人还在水边丢了一个抽水马桶。”家住附近的村民朱大爷向记者抱怨,“这口池塘的水本来就是死水,时间久了没人清理,就变成现在这样了。”有时候,朱大爷夫妻俩还会拿个网兜把池塘上漂浮的垃圾打捞上来,但是治标不治本。

  在剡溪村北70号村居旁,一口池塘内长满水草,水相比之前几口池塘较为干净,但水面上漂浮着不少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几个角落也都有垃圾堆和枯枝烂叶等。再往里走,在剡溪村北209号附近,有一口相对较大的池塘,池塘表面漂浮着大量黄褐色物质,池塘周边一根根白色排水管,从几处人家直接延伸至池塘,流出泛白的水。

  在村中走上一圈,不难发现,剡溪村内星星点点分布着十余口大大小小的池塘,这些池塘的水看上去都较浑浊。肮脏的拖把随意放置在塘边,村居中的生活污水直排进水塘,塑料袋、易拉罐等生活垃圾悬浮在水面之上……一池死水不流动,兼之长期没有进行维护整治,渐渐地,门口塘变成了“黑臭池”,村民苦不堪言。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生活污水通过私接的管道直接排入门前的明沟内,或直接倾倒入路面上雨水井的现象,在村中普遍存在。

  村文书老朱坦言,剡溪村面积较大,本地人口将近1800人,共802户,外地人口2000多人,管理上难度较大。2010年和2015年,曾组织人员对村里的池塘进行过彻底清淤。

  “剡溪村的水污染情况确实比较严重,村民生活在这些臭水塘与臭水沟之间,实在让人痛心。”市“五水共治”监督团成员于齐民在现场勘查后表示,剡溪村外来人口多,部分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再加上村内雨污分流不彻底,塘泥清淤不及时,导致了目前的状况。

  当日记者将剡溪村的水体情况向佛堂镇相关部门反映后,对方表示立刻组织人员现场勘查并进行处理。

  时隔一周,记者昨日上午再次回访剡溪村,按着原来的线路重走一遍,发现村内的池塘水体情况已有部分改观,池塘表面各类漂浮物大量减少,现场也有工作人员正在打捞池塘表面的垃圾。村民也表示,最近这些天常常有人来清理池塘表面的垃圾,池塘水看上去干净很多。

  据悉,自4月6日记者将剡溪村的情况向佛堂镇相关部门反映后,当晚工作人员就在现场核查情况。连日来,佛堂镇工作人员密切监测剡溪村池塘水质情况,定期清理池中漂浮物,4月底前将完成初步清理工作。

  佛堂镇镇长陈国荣表示,小微水体治理是今年佛堂镇工作的重中之重,镇各级部门都非常重视。今年2月份,他们曾对剡溪村中的十口池塘水进行取样检测,其中两口池塘水为劣Ⅴ类。他们已针对此次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清理池塘面上的垃圾,排查污染源,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工程,加强日常巡查和保洁工作,还原池塘的清洁。

  “要从根本上保持池塘长效清洁,还得引水入塘,让死水活起来。”陈国荣同时表示,下一步将对整个佛堂镇区内没有活水的池塘进行地毯式排查,制作水系激活图,引入附近河流溪水,让死水变成活水。通过清淤引水、截污控源等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剿灭劣Ⅴ类水。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