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浙江建设需要更多更专业的社会力量。我省首个以退伍军人为骨干的民间紧急救援组织——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开展义乌及周边两小时内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公益救援服务活动,平时开展救援技能培训,收集紧急救援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协助政府开展救援活动。”协会创始会长方为成介绍,协会成立3年以来,已组织3000余人次,参与了丽水里东山体滑坡等140余次救援活动,成功拯救130多人。
协会的成立源于一次志愿救援。“2013年余姚大水,我们组织了志愿者参与救援。但由于缺少专业设备,发挥不了大的作用。”方为成说,这段经历也是国内很多民间救援组织面临的共同难题,更让他确立了协会的发展思路:专业化。
专业救援体现在对协会会员的专业化管理上。入会要求高:人品素质评价不好,一律不准入会。日常管理严格:6个月考核期内3次以上无特殊情况不参加活动的会员将被清退,骨干成员必须带头参加各项活动。现场管理严格:会员入山参加救援等活动一律不准抽烟,发现一次,警告;第二次,清退。协会监事长金晓东说,紧急救援事关重大,不可不严。
据悉,协会326名正式会员中,退役军人占17.5%。这支由身经百战的消防兵、善于野外生存的登山者、有着丰富大型机械操作经验的“挖机达人”、救死扶伤的医生等组成的民间救援力量,显示出精湛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的公益精神。
协会的专业设备也相当齐全,有价值500余万元的专业救援装备,同时整合民间个人救援装备资源价值8000多万元。而这些大都来自于义乌109家热心公益的民企的支持。
“现在,公共安全特别是城市安全问题愈发突出。我们应当激发民间力量,提高全民应灾、防灾水平。”协会训练部长吴志坚主职是义乌上溪镇上溪小学副校长。他与同事一道,不仅给协会志愿者安排了周密的训练计划,还在市教育局、红十字会等部门支持下,参与对全市中小学师生的救护培训。2016年,义乌中小学教师持红十字救护员证比例已达60%。
面对老龄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诸如老人走失等问题,协会于两年前建立“义救援”微信公众号,参与义乌市内走失人员特别是老人的寻找。两年来,共帮助找回40余名走失人员。项目负责人、协会秘书长包海刚介绍,最近该系统正在升级,将通过积分兑换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参与度。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有众多外籍人员,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考验着当地政府公共安全管理水平,也考验着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的专业程度。协会为此吸收了8名外籍志愿者。“他们中文好,救援技能也很出色,经常承担翻译、交流的职责。”方为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