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撕书不该是毕业的庆典

发布时间: 2017-06-07 11:00:5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段思平

  只有用创新的毕业仪式与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毕业情感得到释放,学生们才不必在“撕书节”中感受毕业的滋味。

  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图自己一时痛快;能考虑到保洁阿姨的辛苦,并发自内心致歉,这名女生的推己及人之心值得赞赏。我相信,在写这封致歉信时,她的心中也充满了无奈——即便她不认可撕书的行为,也无力阻止同窗们的疯狂宣泄。

  撕书这事儿在好多年前就有了,近年来更是成为不少高中毕业班的保留节目,美其名曰“撕书节”。可为什么这种粗暴对待书本、知识、财物的行为,没有得到校方阻止,反而蔚然成风呢?因为很多教育工作者也知道,即将面临高考、告别中学的学生,需要特殊的纪念仪式和宣泄活动。“撕书节”宣告了学生们对应试教育的反感与不满,是高中生对毕业活动的“私人定制”,是“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个性张扬。

  撕书虽有其原由,不代表就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方式。高考这一关确实很艰难,但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更难过的坎儿、更艰巨的考验,它们哪一个都不比高考轻松。比如今后在工作中受委屈了,能把跟客户的合同撕了吗?能把老板打一顿吗?如果说迷恋这种暴力带来的快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减压,那么就很不利于今后的人生成长。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设法终结“撕书节”这种糟粕的毕业文化。但是,简单的禁令很可能无效(过去也有地方教育部门颁布过“撕书禁令”),必须为学生们安排更好的“毕业礼”,给学生们一个机会来回顾、总结,去憧憬、祝福,以“毕业礼”替代“撕书节”。现如今,很多学校不是没有毕业典礼,但往往着眼于宏观视角,重复着校领导讲话和表彰优秀毕业生的机械流程,大多数毕业生觉得事不关己,学生的情感需求在“传统毕业仪式”中无法得到满足。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一些世界名校的做法,在“毕业礼”中多尊重个性,体现学生价值,不让学生沦为配角。比如可以举办一场舞会或校园游园活动,邀请知名校友与学生谈心,给更多学生发表毕业感言的机会,让各班组织一次特色班级活动等等。只有用创新的毕业仪式与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毕业情感得到释放,学生们才不必在“撕书节”中感受毕业的滋味。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