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365行政服务中心办事
洋协管参与治安清查
志愿者参与义乌温度打包活动
中国义乌网9月11日讯(商报记者 朱启鸿 李爽爽 楼一强 陈健贤)在社会转型期,惟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才能以善政推动善治。
五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社会善治行动,以善政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以法治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以德治教化社会人心良善,形成了政府主动作为、部门齐力助推、社会积极参与的全社会善治大格局,善政善治成为了社会治理的新常态。
公平正义是衡量幸福的尺度,是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的体现;诚信友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五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平安义乌”“诚信义乌”“和谐义乌”建设,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怀仁行义的友善之举不断涌现,演绎着无数让人感动的“小城大爱”。
“平安银鼎”满载百姓平安获得感
义乌是个国际化城市,多个国别、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多种语言、多样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其复杂性非同一般,也为社会安全带来挑战。因此,平安建设尤为突出和重要,也引起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去过10多个国家,最终还是选择了定居在中国义乌。这座城市虽不大但让我感到很安全。”满满的平安获得感,让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萨米,在义乌经商生活一呆就是10多年。在他心里,义乌早已是他的“第二故乡”。
密集的人财物流和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使得我市平安建设压力陡增。然而,就如同外商萨米所言,居住在义乌的市民及各地来客,在这里却有很高的社会安全感———据统计,义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已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
也正因有了群众的高满意度,今年3月31日,我市成功捧回沉甸甸的“平安银鼎”,实现了“平安义乌”九连创。
小小“平安银鼎”满载着市委市政府心系百姓平安之大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平安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以创建“平安义乌”为抓手,强化基层基础,创新社会治理,严格执行平安建设“一票否决”制,有效保持了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翻阅过去五年的“平安报表”,2016年已连续两年实现命案全破,两抢、四类侵财案件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72.8%和27.4%;打击通讯网络新型犯罪嫌疑人329名,成果金华第一,打击数是2015年的3.7倍……
数字也许是冰冷的,但它折射出的是上下联动的忠诚与奉献,是群策群力的艰辛与汗水,是多管齐下的改革与创新———
当你走在义乌大街小巷时,是否会在不经意间发现那张紧实绵密的“天罗地网”?那是密布义乌城区、镇街、村(社区)各关键区域的十万余个治安监控之“天罗”;那是800余支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1.13万余名公民志愿组成的平安服务队之“地网”;那是“天罗”+“地网”无缝焊接,确保信息采集更全面、更及时,力求社会问题迅速发现并处理。此外,我市还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力争破解基层“看得见但管不着”和“管得着但看不见”的问题。
五年来,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镇街调解工作室,每个调解室均配2-5名“老娘舅”。今年,市司法局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全市1084个网格,实现了调解触角全覆盖。针对数以万计的常驻外商,全国首家县级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运而生,四年来成功调解涉外纠纷401起,调解成功率96%,涉案金额5547.74万元,为中外客商挽回经济损失2850.25万元。
深化户籍改革,创新流动人口服务模式;推广微信申报、智能门禁,搭建起智能化管理框架;探索“平安+智慧村居”建设,破解出租房监管难题……在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社会化的路上,我市也写就了颇具复制意义的“启示录”。
与此同时,在维护平安发展环境、服务发展大局方面,市公安局立足防控优先、“最强大脑”建设,加快推进公安改革,去年圆满完成了G20杭州峰会安保工作,被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并在今年首次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市检察院积极探索多领域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大物流”检察督导等机制,全国首创系列化《刑事检察白皮书》,并荣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市法院围绕“国贸改革”“金融专项改革”等主题出台多项司法服务举措,在全国率先搭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第三方平台”,推动完善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知识产权庭更是在去年获得了“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
有为有信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
五年来,我市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全方位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市场是义乌的“命根子”,企业是义乌的“宝贝”,如何吹进一股春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成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
2013年我市率先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和外贸主体快速审批省级改革试点,梳理政府“权力清单”和投资审批“负面清单”,取消、停止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3项。此举释放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大幅增加。
同时放管结合,大力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公示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归集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含个体户)540余万条,构建了联合惩戒这么一个机制,使违法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2014年,我市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在此过程中,我市找准改革突破口,全面推进“四单一网”(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义乌政务服务网)建设,致力于厘清政府权力边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积极打造“有限、有为、有效”政府。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实现了全市行政审批等服务管理事项“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全市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运行体系已基本建成。
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的“四个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工作重心和力量下沉,抓好“放管服”改革的承接和落实。到今年8月底,我市先后5次向镇、街道放权262项,削减行政许可事项205项和非许可事项93项。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多跑一次”,短短五个字,给企业和群众带来巨大的改变。
在招商引资领域,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域区域能评实现投资项目节能承诺备案“零跑腿”的做法,既为新项目落户省时省心又省钱,又为企业项目审批开辟了快速通道。此项改革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我市通过整合咨询投诉热线、打破“信息孤岛”、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再造服务流程等诸多措施,各部门创新方法、高招迭出,千方百计不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多跑腿,尽可能做到不跑腿。目前已实现“最多跑一次”权力事项共计780项,占我市申请权力事项数95.7%,日均减少办事群众到现场5000余人。
诚信是义乌的金字招牌。2015年3月,“摇响拨浪鼓·同圆中国梦”和“我诚信,我吉祥”两项工程启动。覆盖各行各业的诚信监管模式逐步在全市推开,成为范围更广的社会信用体系。同年8月,我市被正式列入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义乌信用中心也随即成立。2016年2月,我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月9日设为义乌“诚信日”,号召全市上下积极投身诚信体系建设,共同托起诚信之鼎,做到生产经营“一言九鼎”、产品品质“一言九鼎”、为人处事“一言九鼎”。
友善公益小事大爱尽显城市温度
美好义乌,和谐发展,只有全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才能让义乌大爱薪火燎原。五年来,我市志愿者队伍、市民监督团、公益协会等社会组织不断壮大。无论是上班族、商人、学生,还是专业社工、志愿者,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维权维稳、公益慈善、文明城市建设等社会治理活动,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义乌红”红遍每一个角落。五年来,我市3000多个基层党组织,6万多名党员活跃在城乡一线,凝心聚力,倾情投入。全市6万多名党员带动群团组织、热心群众共同参与“去三公、做三工”活动,深入社区、农村、车站、广场、公园等地,以环境卫生整治、街头文明劝导、政策知识宣传等形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四大志愿服务“义乌品牌”辉映全城。五年来,我市公益慈善工作大踏步往前进,“义乌展会”“义乌温度”“义乌力量”和“义乌关爱”四大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我市增添最动人、最绚丽的色彩。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共有4万余名志愿者参与了展会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间23余万小时,累计服务客商达80余万人次;“义乌温度”让爱心物资承载着义乌人民的情谊行万里,送到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手中,其中“义乌温度———爱心书包漂流”活动已累计为全国10余个省市的贫困地区儿童捐赠书包12万余个;“义乌关爱”则将温暖带给了义乌本地的贫困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通过“爱心农场”“流动书架”“爱心助学”等系列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增收创收,帮助寒门学子拓宽学习资源。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2014年注册成功的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打造了一支义乌民间铁军,曾参与丽水里东山体滑坡救援、赤岸连续雪灾救援、丽水遂昌苏村28天全程救援、兰溪特大洪水救援等活动,不断提升组织的治理能力,他们不畏艰险、奋勇当先、顽强拼搏,已逐渐成为抢险救灾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在短短4年时间内,该协会不但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义乌勇士”,还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协会会长方为成获评“浙江好人”。
坚持开放、包容、平等的理念,从多方面工作入手,力促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活动。今年6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福田大队特别邀请了3位外商代表担任“洋街长”。一支在今年组建,由20多名在我市经商的外国人组成的“洋协管队”的出现,给派出所提供很多帮助。一入夜,洋协管员们手套红袖章,奔忙在义乌的大街小巷,帮助警方做护照、签证等例行巡检。既节省了警力还让来华的客商倍感亲近,找到了家的感觉。
除了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全面实施“七五”普法,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而义乌这座城市的温度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发展与进步。五年来,我市各个社会组织砥砺奋进,不断朝着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撬动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治理合力共治共建和谐社会。
中国义乌网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