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15日讯(记者 罗德慧)今年3月份,义乌公学项目落地义乌城西街道,征迁工作随之启动。2个月的时间,17户农户、4家企业、348穴坟墓,100%的签约率……一个个数据的背后,体现出了城西铁军的担当。皮肤晒得黝黑,背上一道道痧印,脚底磨出水泡,他们用坚持与真情打赢了这场“天下第一难”的征迁之战。
用真情凝聚民心
义乌公学项目总投资超过6亿,项目建设面积328亩,预计2019年建成。项目的建成将弥补义乌高端民办教育品牌资源的不足,完善义乌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和态势,满足百姓教育多样化的选择需求,促进义乌市基础教育水平的发展和提升。“深知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城西街道园区工作片主任吴小飞说,征迁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街道领导和村干部的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工作人员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吃透征迁政策外,还充分地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设身处地为征迁群众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征迁后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义乌公学所涉及的17户迁签户都在新双溪孙村自然村,户数看似不多,但有些年纪大的农户一开始不配合工作,工作人员便一遍又一遍地上门向他们宣传有关征迁政策,那三天里每天都要谈到深夜。6月7日房屋评估,6月20日开始筹划签协议,3个工作日内17户农户签署完成。在推进项目征迁工作的过程中,征迁组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标准算到底的工作原则,从丈量、测绘、评估、签约,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你看我们的工作人员,全都晒得黑黢黢的。”吴小飞笑着说,征迁恰逢高温,组里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进村入户,有时候一晒便是一整天,不少人都是背上痧印还没消,就又中暑了。用心工作终有回报,目前,17户农户房屋已经全部拆除。
用真诚换人心
翻开镇东工作片主任朱锃亮的工作日记,每一篇几乎都出现“下午4:00,村民XXX家,要求再次核实面积,安排星期六下午4点核实”、“苗木农户XXX要求按照15元每株计算,赔偿金额达……”这样详实的记录。征迁户的质疑、要求,谈判的进展以及对自己工作的归纳总结都集中在小小的工作日记中。
义乌公学土地征用主要在镇东片区,其中包括于宅村的土地200多亩,300穴坟墓搬迁。征迁人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村干部和乡贤等多方力量与村民进行耐心沟通,解开村民心里的“疙瘩”,向村民宣传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意义。“在于宅村书记于关龙的积极配合和不懈努力之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土地征迁。300穴坟墓大部分坟墓已在清明期间搬迁至街道公墓,余下的10多穴在6月底也已经搬完。”朱锃亮说。
此外,面对一些存在顾虑的苗木农户,工作人员频繁上门洽谈,见缝插针的利用苗农空闲时间做思想工作,在谈判工作开始前就先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赔偿事项,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满足农户的要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将苗木农户的利益最大化,为农户算好账,让农户打消了顾虑。
“这个项目启动以来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帮助,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我们有信心通过这个项目的落地,进一步集聚更多的人气到城西来,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到城西来建设和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整个城西城市功能的建设和发展”城西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惠宇说。
既能以铁的干劲迎难而上,也能俯下身子为群众排忧解难。铁汉亦柔情,这支一直在路上的城西铁军用真诚与真情,描绘了一幅和谐征迁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