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廿三里>廿三里动态 正文

廿三里文化礼堂:商业文脉复兴的精神港湾

发布时间: 2017-09-29 17:00:02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应悦

  中国义乌网9月6日讯(商报记者 应悦)廿三里居委会位于廿三里街道,这里曾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素有“拨浪鼓之乡”的美称,这里凝聚着廿三里人的勤劳与务实,凭借着文化礼堂建设的新风,廿三里人也正群策群力,建设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文化礼堂是文化传承的综合性平台

  廿三里文化礼堂设有农耕陈列室、农家书屋、文化长廊、拨浪鼓讲堂、家训馆、春泥活动室等。其中农家书屋藏书1000余册,订阅各类报刊10余种,由专人管理,常年开放,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学科学、学文化知识的场所。在家训馆中,廿三里居委会深入挖掘出了村民中的道德典型,将他们的家风家训故事制作在家训馆中,悬挂在文化礼堂内。

  礼堂外是一排布置得颇具特色的“文化长廊”,有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警钟廊和正气廊等。分类展示了村史民俗、文脉传承、特色物产等,还有村里的当代能人、就读重点大学的学子、令人尊敬的劳动模范、安享晚年的老寿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道德标杆,引导更多村民关注、学习优良品德和凡人善举,促进了村民的道德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整个文化礼堂简朴大方、功能完善,是廿三里村民文化交流、文化传承、文明传播的综合性平台,为廿三里居委会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今无论是骄阳下沉闷的午后,还是黑暗里寂寥的长夜,文化礼堂里的一段舞曲、一幕电影、一场论坛、一堂讲课,都有可能成为村民心中的一盏明灯,点亮农村的生活,照亮眼前的日子。

  “要把文化礼堂真正打造成为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关键还在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我们要利用好文化礼堂这个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教育讲座和文化娱乐活动,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增加他们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廿三里居委会党支部委员黄利强表示。

  秉持着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目标,廿三里居委会不断加强文化礼堂内涵提升工作,每月定期开展各类节庆礼仪、乡风文明、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活动。对村民来说,文化礼堂最朴素的理解就是“平常喜欢去转转,有演出可以去看看,有活动可以去玩玩”的场所。随着各种活动的开展,文化礼堂越来越成为村民心目中举行各类活动的最佳场所,在欢笑声中,村民之间加强了互动,邻里关系也因此更加和谐。

  原廿三里村是千年历史文化古村

  廿三里居委会由廿三里、前店、前宅、后畈、草湖塘等5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1个村民小组,1572户,人口3233人,外来人口约3万。

  这里原是廿三里村,是一个拥有上千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古村。

  翻看廿三里文化礼堂收集的历史资料,嘉庆《大清一统志》中曾记载:廿三里“其西至县郭,南至(东阳)画溪,北至酥溪皆二十三里,故名。”因处县城、东阳、苏溪三个重要商业城镇交会处,廿三里便被远近的士人、商人所看中,纷纷移居这里读书、经商、就业。据明万历(1573)《义乌县志》与《重修宗忠简公祠记》石碑中记载:“公(宗泽)生于石坂塘,迁居廿三里。”其父宗舜卿与早先侨居廿三里的处州商人陈允昌结为“义兄弟”,在陈允昌的接济与培育下,宗泽在廿三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可见早在千年前的北宋,这里就是外县与本县人移入居住的移民村。此后历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天,“廿三里”之名世代延续,千年未变。

  

  千余年来,廿三里古村就是义乌东乡行政和商业的中心。明万历《义乌县志》所载,廿三里古村集廿三里镇、廿三里街和廿三里市于一身。清雍正五年(1727年),廿三里还专设“分防营”,驻专防员、协防员、营兵27名。民间小商贩和敲糖帮也大量涌现,成了清乾隆年间义乌万人敲糖帮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民国年间,廿三里村又涌现了一位义乌工商业者创业发迹的榜样、义乌商界巨子。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廿三里村因汇集经营鸡毛、杂货、手工制品及提篮叫卖、沿路摆摊的敲糖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拨浪鼓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率先创办了廿三里小百货市场,而成了闻名全球的“小商品之都”发祥地。

  廿三里古村历经千年,汇聚了廿三里人商业基因和义乌精神的街巷格局依旧,体现义乌经商传统的近现代商业遗存保存完好。如廿三里老街、金永和商号、富商徐天喜民居、吴可夫民居、义乌小百货市场发祥地旧址,以及振兴堂、新庆堂、新厅民居、老街七间头民居等,均保留了明清至近现代的旧貌。尤其是廿三里老街,它是廿三里村的核心区域,全长378米,宽约3.5米。原先街面铺地雅致,散水系统科学,临街店铺林立,店面多为木构二层楼房、前店后堂。清老街七间头、清黄记行灯铺、民国巨商金重辉商铺、盘溪小筑(吴可夫民居)及建国后义乌最早小百货市场———廿三里小百货市场旧址,均分布在老街内,既有清式江南民居木构艺术,也有民国砖木洋楼艺术,更有敲糖帮沿街设摊、搭棚办市场的遗迹和故事,充分体现和代表了义乌重农重商的深厚文化价值,和义乌人民敢作敢为、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