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山水不会忘却——追记义乌籍金华市林业局干部翁正辉

发布时间: 2018-01-11 09:44:3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应悦

  中国义乌网1月11日讯(商报记者 应悦)冬雨不停,山峰不语。

  苏溪镇翁界村85岁高龄的陈月芳站在自家的老屋前,一听到儿子翁正辉的名字,老人便会脸颊泛红,泪眼婆娑,守信了一辈子的儿子答应老人今年一定抽空回来重建老屋,如今却永远地“失约”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就像屋后的南渠水一般源源不绝……

  2017年7月21日凌晨,翁正辉疲劳过度,肺癌发作,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8月9日晚9时02分,经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5岁,一个正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年纪。

  翁正辉生前是金华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兼绿化造林处处长,因为业务精湛、业绩突出,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浙江省林地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个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先进个人、金华市“十大中层干部标兵”等多项荣誉。

  作为义乌人民的儿子,他血液里流淌着义乌基因,义乌精神激励和感染着他,常怀赤子之心,勤勉敬业、勤政为民,把脚印留在基层一线,把口碑留在百姓心里。

  家风雕琢秉性

  孝义长存心间

  翁界村是翁正辉的出生地,这里位于苏溪镇区东部,地处山区与平畈的过度地带,村内绿水环绕,村外青山环抱,北靠龙祁山,南临金峰山,义北最大水系大陈江穿村而过。作为一个青山绿水环抱中的小山村,翁界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更难能可贵的是,一直以来,翁界村民风淳朴自律,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先后被评为义乌县、金华市、浙江省三级文明村。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正是在这山水之畔,翁正辉度过了清贫但充满温情的童年时光。

  1961年,翁正辉出生在一个贫寒农家,家中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四。众所周知,那个年代,条件十分艰苦,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餐肉,经常饱一顿饥一顿。他出生那时,同村一位产妇因生病不能喂奶,就将孩子抱到翁家求助。当时正值哺乳期的翁母自己奶水不足,但依旧义无反顾伸出援手。这是还在襁褓中的翁正辉人生当中第一次经历“帮助”和“分享”。

  年少时期的家庭教育与环境塑造,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个性培养至关重要。翁正辉的性格养成,离不开家风传承的塑造。

  尽管家境贫寒,但父母深知,读书是出路和希望。为了让孩子能读上书,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供孩子们上学。大哥翁正菲曾获全县数学竞赛第一名,成绩好到让同村其他孩子都艳羡,但为了减轻家中生活压力,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帮忙,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弟妹。

  翁正辉读书很争气,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从小学习成绩拔尖,从翁界小学到巧溪初中,从义乌中学到浙江林学院,一直担任班长。成绩好,还有一副热心肠,同学请他帮忙,他有求必应。大学同学余剑耀对此印象深刻:“正辉是我们班的班长,他一直像老大哥一样,热心地照顾班里的其他同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给家里挣工分,翁正辉从6岁开始,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给生产队放牛,还要背回20多斤青草,然后才匆匆忙忙扒拉两口早饭去上学。

  一边卖力挣工分,一边刻苦学知识。14岁那年,翁正辉被评为义乌县三好学生,去县里参加表彰大会,得到几毛钱的奖金补贴。领到奖金时,他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家中最年长的奶奶,想到奶奶最喜欢吃西瓜,他二话没说买了西瓜捧回家。看着奶奶吃着西瓜,他心里美滋滋的。

  “他就是这样,从小就很懂事,孝长辈、爱幼亲。”弟弟翁正彬回忆起翁正辉曾跳下南渠救落水男孩的故事,男孩父母为表示感谢,特地烧了一碗鸡蛋面送到翁家。要知道,当时能吃到一碗有鸡蛋的面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翁正辉不舍得吃,捧着冒热气的面递给当时正生病卧床中的弟弟。“至今想起这碗面,面的温度还在,哥哥的温暖还在。”翁正彬说。

  翁正辉念完初中,被派工参加修建八都水库,工地离家有20多里路,每半个月回一趟家。每次同行的有一位叫翁金木的60多岁老人,见老人年事已高,他就把老人半个月的口粮、衣物连同自己那一份近70斤的担子,都挑在自己肩上,这一帮就是整整一年半。

  年少时期的种种经历给翁正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人生烙印。他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义乌人“孝义”的传统深深地种在了心里。

  铁面执法

  将口碑写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2002年,金华建立了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翁正辉是最初的倡导者之一,2年后,他开始担任功能区办公室副主任。

  保护生态环境是好事,但做起来却像“烫手山芋”,关停畜禽养殖场、整治锯板厂,都是些“得罪人”的活儿。翁正辉从不叫苦、从不抱怨、从不推卸。

  有一次,婺城区沙畈乡岭脚村要在水库边建一条林道,手续都快办齐了,乡干部商友山突然接到翁正辉的电话:“水库边怎么能修路?影响水质怎么办?为什么不制止?”受到质问的商友山感到委屈,因为这条路是村民强烈要求才打算修的。他“回敬”道:“这种得罪人的事,你让我怎么说?你行,你去说!”“哪些村民有意见?我去找他们。这水是给全市人民喝的,不能马虎,更不能退让。”就这样,翁正辉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最终,村民的思想被做通,选择在山的另一边修建林道,把对水源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

  “谁要弄脏了水源,我就要管到底。”翁正辉把生态环境当作自己的眼睛来爱护———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遂昌县门阵村看到外地大搞旅游,也想利用村庄河道开发漂流项目,以此壮大集体经济。这可是沙畈水库的上游啊!翁正辉得知后急了:“我不答应,金华人民也不会答应。”他顾不上有人说他“多管闲事”,多方奔走协调,积极推动这桩跨市协调的难事,最终这一项目得以叫停。

  他言出必行,很多人说,他管林政那么久,处罚、审批等都是权力,但从没为谁开过口子、求过情。在他的要求下,这几乎成了科室的传统。

  “他从来都不用当官的权力给家里人办事。”翁正辉的大哥翁正菲说。前些年,他的大哥、二哥看到苗木行情不错,种了不少苗木,谁知最后销售成了难题。“其实数量并不多,他如果能够开句口,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大哥翁正菲知道弟弟是管绿化的,几次和他提起这事,翁正辉都是一句话“少来烦”。翁正菲说:“现在,这批桂花树还种在田里,直径都有饭碗口大了。我理解他,不怪他。”直到参加弟弟的追悼会,才知道原来弟弟已经是副处级干部了。“他回来从不说这些,村里的乡亲们也都不知道。”

  铁面执法的翁正辉也有柔情的一面。有一次,一位衢州商贩违规运送一批木材,被蹲守的翁正辉逮个正着。朋友来说情,他坚决不通融。执法后,商贩苦苦哀求没有路费回家,正辉从自己兜里掏出200块钱给他当路费,嘱咐他,以后循规蹈矩做生意。

  婺城区琅琊镇琅新村的农民金水牛,因为种植油茶,认识了翁正辉。

  “以前,我是开锯板厂的,从1992年开始,直到2014年关停,整整开了22个年头。为了提高效益,2001年我在琅琊镇新朱村承包了一片1000多亩的林场,种上了松木和杉木。”金水牛回忆,2011年,婺城区农林局举办了一期种植培训,翁正辉给村民们上了毛竹、油茶种植培训课。他还在会上宣传了生态功能区的一些政策,他说以后功能区要以保护水源为主,山上的树木要保护起来不能砍了,养殖场、锯板厂要逐步关掉。当时金水牛很不理解,争辩道:“那以后我们的生活出路在哪里呢?”我随意的一句话,他记在了心里。

  培训会后,翁正辉留下了金水牛的电话号码,第二天就打电话问他有没有考虑过种油茶?还带他去考察油茶林。在翁正辉的鼓励下,金水牛决定试一试。“2011年,我开始种油茶,当时种了127亩,我感到还不错,就加大了投入,到现在总共种了700多亩,今年开始有点利润了,估计今后每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

  短短两三年,在翁正辉的指导下,琅琊镇其他农户也跟着种下了2000多亩油茶。学经济林专业出身的翁正辉就当起了义务技术员,他一有空就开着车到乡下,为村民们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施肥、除虫、抗旱、防雨、防冻,“施肥了吗?”“治虫了吗?”“花开了没有,果子大不大?”这是他问的最多的话。大事小事他比村民们还要操心。附近的村民们基本没有不认识他的。翁正辉的妻子曾对金水牛说:“他三天两头往你那儿跑,比到丈母娘家次数都要多。”

  群众的眼睛是最雪亮的。翁正辉用辛劳守护清泉,把富裕带给乡亲,赢得了山区人民群众的深情爱戴。老百姓从不理解时的“躲着走”,到理解后的“跟着走”,再到翁正辉离去后的“不舍得走”,翁正辉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书写在绿水青山中,写进老百姓的口碑里。

  勤耕“老牛”

  把脚印留在基层

  翁正辉属牛,平日里,大家习惯喊他“老牛”。在老同学、老同事王爱华眼中,翁正辉就像一头永远不知道疲惫的老黄牛,倔强地把自己人生的行走路线落定在莽莽青山间,在长期和农村群众的甘苦与共里,坚定着自己的生命轨迹。

  王爱华清晰地记得1985年的那个夏天,翁正辉跟着老师傅第一次进山,激情四溢地谈起对林业工作的无限向往。32年来,他总像老黄牛那样不知疲惫,不是在山里,就是在奔赴山区的路上。

  在翁正辉看来,工作总是干不完,时间总是不够用,所以他一有空就一头扎进山。一个人开着车在山路上穿梭,或者就是攀着树枝满山跑,踩着泥路一个村一个村地走。水源保护地沙畈乡地处偏远,来回一趟至少要跑一百多公里,翁正辉每周最少一趟,多时要跑好几趟。乡里30多个村的村支书、村主任、造林大户,他人人都熟悉。各个村庄的情况也全都了然于心,甚至哪个村有几名60岁以上的老人他都清清楚楚。生态功能区86个村建生态公厕,库区周边的320多块标示指示牌,从选址、施工到验收,他无一例外全都亲自指导、逐一把关。

  2014年7月,翁正辉被查出肺部有结节,由于工作太忙,拖到年底才去医院复查,发现是肺癌早期,匆匆做了手术,7天后又出现在办公室。“我不爬山就行。”手术后,他对妻子保证,可转身就往山里跑。许多村民不知情,只是觉得他走路容易喘气了,并没有觉得什么异常。

  翁正辉患病3年多来,经历了2次大手术、12次放化疗的他,总是不听劝,从医院回来就很快回到工作岗位。直到踏上生命最后旅程的他,依然行进在山路上,独自一人驱车赶往南山深处,与当地干部商定规划生态红线的事。

  那是2017年7月20日,进入三伏天的浙中盆地,就像一口大蒸锅,酷热难耐。金华市婺城区箬阳乡的基层干部张伟记得当天翁正辉一到,就马不停蹄和乡领导一起筹划生态功能区红线。

  沙坑村是金华市林业局以前的结对帮扶村,距乡政府有10公里山路。对那里的一草一木,翁正辉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到了村里,翁正辉没顾上喝口水,就挨家挨户深入了解情况:“大伯,身体还好吧?”“老王,最近孩子有没有回来看你啊?”“你们对生态功能区有什么想法?”“这个垃圾分类不对!”翁正辉和农民的那种热乎劲是没得说的。不一会,他显得十分疲倦,睡意朦胧,五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午睡习惯的他,那天却说:“我累了,要休息下。”

  张伟带他到村主任家的沙发上,一躺下就呼呼睡着了,足足睡了3个多小时。回来的路上,翁正辉开车的反应变得迟钝。张伟在箬阳乡政府路口下了车,目送翁正辉的车消失在弯弯的山道上。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别竟然成了诀别。

  翁正辉开到金华后人其实已经进入半昏迷状态,就在快到自家门口的地方迷了路,十多分钟的路程竟然开了整整2个小时。他并没有意识到,病魔正在发出最后通牒。第二天凌晨,他突然抽搐昏厥,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直到8月9日晚9:02,经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5岁。

  翁正辉去世后,他的先进事迹在金华、在浙江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连续两次作出批示,称他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两山’理论的践行者和守护者”,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翁正辉同志学习。中共浙江省委追授翁正辉同志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浙江省绿化委、浙江省林业厅追授他为“浙江省林业楷模”荣誉称号。

  斯人已逝,绿水无声,青山无言,唯精神永在,激人奋进。翁正辉把勤耕写在浙中大地,把刚正刻进巍巍青山,把孝义化为缕缕清风,把真情留在百姓心田。他活着,树起一面旗帜;他走了,留下一座丰碑!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