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谢高华老书记的二三事

发布时间: 2018-01-17 09:23:1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何建农 王建明 楼子荣 朱庆先

  1984年10月,在吴晗同志纪念话动座谈会结束时,谢高华书记(前排中)主动招呼时任县长姜补根(后排右一)和县委副书记范华福(后排左一)与年轻的活动筹备组成员、科普创作协会会员合影留念。

  谢高华同志在担任义乌县委书记期间经常深入农村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经常把“我是农民的儿子”这句话挂在嘴上,牢记在心中。

  原浙江省省长薛驹为谢高华题词。

  1月11日,《浙江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功成不必在我福祉留于百姓———记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义乌老干部谢高华》,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新时代呼唤更多“谢高华”》,该报道在全省引发广泛共鸣和强烈反响。1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第5版整版刊发长篇通讯《离开义乌30多年,这位退休厅官为何有这么好口碑》。新华社公众号平台发布该文不到10小时,点击阅读量就超过100万次……这些都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也印证了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那句饱含深情的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就在前天,《义乌商报》副刊部来电约稿,于是我就写了“谢高华老书记的二三事”,与读者一起分享。

  “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签”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义乌县邮电局担任报务员,业余时间喜欢写点小文章、小报道,曾连年被《浙江日报》、《金华报》评为优秀(积极)通讯员。1983年8月3日晚,我写了一篇关于义乌县委书记、县长带领1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抗旱第一线的报道,于次日上午送到县委办公室审核盖章。办公室工作人员以“我们有自己专业报道人员可以报道”为由婉言谢绝。我于心不甘,就直接闯到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办公室,请求审核签发。他耐心仔细看过后,一字未改,在稿子右上角签了“属实,同意发稿”,并鼓励我说,“只要实事求是,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的文章和报道,我签”。该稿通过邮电局寄发后,在《浙江日报》1983年8月7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

  谢高华同志在义乌担任县委书记时,对科教和文化事业十分重视。1984年7月15日,义乌县科普创作协会(现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前身)在谢高华老书记和时任义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守春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不久又以我们年轻的科普创作协会会员骨干为主体,专门组成了“纪念吴晗同志活动”筹备组。县委宣传部领导亲自出面把我从邮电局借调了出来,在县政府大楼集中办公。我们筹备组报送的各类文件材料,若需要谢高华书记签发的,他都立即签发,立等可取。记得我和文友王建明起草时任中共金华地委副书记马际堂同志在纪念活动大会上的讲话稿送给谢高华书记审阅,他仅看了一遍就在稿子上签了“同意打印300份———谢高华”。他动情地鼓励我们说,“我文化程度低,你们文人秀才写的文章就是不错嘛”,“我50多岁了还来义乌工作,来义乌为人民服务,你们小青年有文化、条件好,更应该为义乌发展多做点贡献”。

  在谢高华老书记、杨守春部长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由北京历史学会和义乌县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吴晗同志纪念活动”非常成功。通过北京和义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活动筹备期间收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彭真和乌兰夫等同志为吴晗的题字、题词。活动中有一个细节非常感人:在吴晗故居苦竹塘村,活动筹备组同志提出将“苦竹塘学校”以吴晗(原名吴春晗)名字命名为“春晗学校”的建议。谢高华老书记当即拍板表态“同意,就这么定了”,并指示县委办公室负责人现场起草命名文件,他现场签发。于是中共义乌县委(县委发【1984】23号)作出了关于“春晗学校”命名的决定。

  谢高华书记办事雷厉风行,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令人肃然起敬。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义乌县邮电局担任报务员,业余时间喜欢写点小文章、小报道,曾连年被《浙江日报》、《金华报》评为优秀(积极)通讯员。1983年8月3日晚,我写了一篇关于义乌县委书记、县长带领1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抗旱第一线的报道,于次日上午送到县委办公室审核盖章。办公室工作人员以“我们有自己专业报道人员可以报道”为由婉言谢绝。我于心不甘,就直接闯到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办公室,请求审核签发。他耐心仔细看过后,一字未改,在稿子右上角签了“属实,同意发稿”,并鼓励我说,“只要实事求是,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的文章和报道,我签”。该稿通过邮电局寄发后,在《浙江日报》1983年8月7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

  谢高华同志在义乌担任县委书记时,对科教和文化事业十分重视。1984年7月15日,义乌县科普创作协会(现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前身)在谢高华老书记和时任义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守春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不久又以我们年轻的科普创作协会会员骨干为主体,专门组成了“纪念吴晗同志活动”筹备组。县委宣传部领导亲自出面把我从邮电局借调了出来,在县政府大楼集中办公。我们筹备组报送的各类文件材料,若需要谢高华书记签发的,他都立即签发,立等可取。记得我和文友王建明起草时任中共金华地委副书记马际堂同志在纪念活动大会上的讲话稿送给谢高华书记审阅,他仅看了一遍就在稿子上签了“同意打印300份———谢高华”。他动情地鼓励我们说,“我文化程度低,你们文人秀才写的文章就是不错嘛”,“我50多岁了还来义乌工作,来义乌为人民服务,你们小青年有文化、条件好,更应该为义乌发展多做点贡献”。

  在谢高华老书记、杨守春部长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由北京历史学会和义乌县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吴晗同志纪念活动”非常成功。通过北京和义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活动筹备期间收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彭真和乌兰夫等同志为吴晗的题字、题词。活动中有一个细节非常感人:在吴晗故居苦竹塘村,活动筹备组同志提出将“苦竹塘学校”以吴晗(原名吴春晗)名字命名为“春晗学校”的建议。谢高华老书记当即拍板表态“同意,就这么定了”,并指示县委办公室负责人现场起草命名文件,他现场签发。于是中共义乌县委(县委发【1984】23号)作出了关于“春晗学校”命名的决定。

  谢高华书记办事雷厉风行,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令人肃然起敬。

  “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干”

  2001年春天,我接受组织上安排从忙碌的义乌工商学院筹建办副主任、学院副院长岗位调到了镇街工作。街道领导特别照顾我,让我承担撰写《义乌市志·稠城篇》、信访等一些较轻松的文字和群众工作。

  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我担任过《义乌县志·邮电篇》的主笔,还担任过《小商品世界报》的负责人,故对所分担工作轻车熟路,业余闲暇时间就多了起来。根据自己上世纪80年代末曾在全国首个创办的市场研究团体———“义乌市场研究会”担任过“秘书长”的经历和对义乌市场研究的情感,我就主动联合齐端章等几位对市场发展研究有所建树的老前辈、老同志,组建了一个“中国市场研究策划团队”。同时,我们也想到了一直关心义乌发展、关心市场建设,退休在家的谢高华老书记。于是通过电话联系、登门拜访,请求他担任我们团队的顾问。

  问清谢老退休居住地———浮石路上“斗谭小区”后,我们团队一行4人就驱车前往衢州。到了“杭金衢”高速衢州东出口,令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谢老夫妻俩怕我们走冤路,早已在出口处迎候。谢老听完我们来意后,欣然答应我们的请求,“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干”。在谢老家用餐后返程时,老俩口还冒雨送我们到高速公路进口,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从那时到如今,我们编送的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建设方面的书籍材料,谢老必看;我们提出的义乌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建议、想法,谢老必听。2003年初,由我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义乌之第一》一书,谢老要了一本又一本。他说,“这是我了解义乌的工具书,这是我们义乌发展的翔实图”“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在谢高华老书记的鼓励下,10多年来,义乌市场发展研究团队联合同济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坚持对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拓展进行不懈探索和研究,主编出版了中国高校“十三五”规划教科书《批发市场概论》,完成了关于义乌市场转型发展的5大课题,连续4年承办了国家商务部在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商务官员“小商品市场建设”培训班(共7期)的培训任务,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和同济大学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做”

  2006年,我经历了5年的基层锻炼又回到了机关———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因为谢高华老书记是从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的,又和我比较熟悉。于是,每年“义博会”,邀请接待谢老的任务就自然落在了我头上,一干就是10多年。每年多次往返于义乌和衢州之间,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2013年10月,谢老来义乌参加博览会时突然提出,让我和他以及原义乌市机关核算中心党支部书记华旭亮三人成立一个临时党小组,要我担任“小组长”,并表态小组长布置的工作“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做”。于是每年来义乌,谢老要求行程都排得满满的:走市场,访商户;到工厂,进车间;跑乡镇,寻农家。10多年来,他几乎把义乌各镇街又重走了一遍,光学校就走访了“义乌中学”、“义乌二中”、“稠州中学”、“宾王中学”、“江东中学”、“春晗学校”等十多所。他非常高兴地说,“我在义乌工作时,让学校成为‘建筑最美、设施最全、环境最好的场所’的愿望,通过多年努力终于实现了,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谢高华老书记还连续多年冒着严寒在义乌参加由科普作家团队组织的“迎新年,送春联”活动,为义乌市民送“福”。许多市民为了得到谢高华老书记的祝福,早早排队等候自己心目中崇拜的老书记的赐福。2017年义博会期间,谢老还为稠江街道城市有机更新和义乌博物馆新馆建设辛勤工作,排忧解难。他说,“不在位不谋其政,但作为第二故乡的一员,力所能及的余热还是要发挥的”,“因为义乌人民对我太热情了,我也要想着如何回报义乌人民”。

  是啊!谢高华老书记不止一次和我说,“义乌市场是靠义乌人民勤劳智慧创造的,我只不过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义乌是个干事业的地方,谁来担任书记都应该干得很好,因为义乌人不排外,非常热情善良,吃苦耐劳”,“当年义乌人民办市场的热情就像一堆干柴,我只不过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如果没有这堆干柴,我即便是100根火柴、1000根火柴也点燃不起义乌市场经济的熊熊烈火”。

  谢高华———义乌不能忘记!义乌不会忘记!义乌人民永远铭刻在心里!因为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