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聋哑夫妇专注传统陶器制作近40年 最大希望是有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发布时间: 2018-04-24 10:06:17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记者 孙丹玲

  记者在义乌市佛堂镇王店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有一对年过五旬的聋哑夫妻,他们每天都跟黄泥打交道,这样的日子已持续了近40年。每天,他们沉浸在瓶瓶罐罐的无声世界里,为人们烧制传统陶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通体乌黑的泥茶壶,里面装着凉开水,夏天喝上一口,清凉舒爽很解渴,这是很多农村人的记忆。看上去有些土气的老茶壶用来盛开水最好不过,陈斌夫妇就常年打造这类产品。因为手艺精湛,经常有客人到陈斌家订货。陈斌夫妇也因制作陶器远近闻名。

  陈斌今年55岁,一岁时,一场大病让陈斌成了聋哑人,陈斌家祖上烧窑,迄今为止,这门手艺已经传了三代。九岁时,陈斌开始学习陶器制作技艺,在13岁时成了家里第三代泥茶壶制作传承人。去年,他被评为首批义乌非遗“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而这一成绩背后也离不开同为聋哑人的妻子何爱青的功劳,何爱青与陈斌是介绍认识的,结婚以来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拼出一个和美家庭,还生了两个女儿。

  据陈斌女儿陈秀兰介绍,从小在家中,他们与父母的交流都用手语来完成。在她的印象中,父母一直很忙碌,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来,动手制作茶壶、药罐等陶器。事实上,陶器的制作程序比较复杂,要经历搬泥、和水、烧制等多道工序。而父母不厌其烦地坚持了近40年,每年产出3000余件陶器产品。

  据陈秀兰介绍,陈家制陶这门手艺活至今有上百年历史,一直秉着“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以前是陈斌三兄弟做,现在只剩陈斌夫妇了。“其实做这门手艺很辛苦,父母不会说话,去外面工作我们也不放心,他们就坚持下来做这门手艺。”

  陶器的制作与天气密切相关,天晴的时候要把陶泥放进窑里烧,有一次,天气太热,父母把陶泥放到窑里,因在进窑的过程中没把陶泥叠好,在烧的过程中陶泥塌陷,“那次三分之二的货白做了,当时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的懊恼。”

  陈秀兰说,制作陶器的技艺,至少要学两三年,“烧窑的成色很讲究,闷窑的时候,五分钟就要把整个窑都弄好,不然烧出来的成色就不均匀了。”这不仅要靠技艺,还要有多年的烧制经验。“制作陶器是非常辛苦的,现在的问题是没人传承,对于这点,父母有些忧虑,他最大的希望是有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