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学生抵住她的下巴,感受文字发音。
一对六的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锻炼肢体协调能力。
通过游戏的形式,耐心教导学生辨别颜色。
刘禹彤从轮椅上接过三乔,带她慢慢挪向教室。
爱心助学小伙伴(左)与“卫星班”学生一起玩游戏。
学生们在校门口一见到刘禹彤就特别高兴。
课后,刘禹彤会到学生家里看看。
刘禹彤,来自吉林的85后姑娘。7年前,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她来到义乌,成为义乌星光实验学校一名特殊教育老师。
2016年9月,她被学校委派到义乌偏远的山区学校——赤岸镇尚阳小学。这里新成立了一个名叫“卫星班”的特殊班级,全班只有6名学生,都有不同类型的中重度残疾,且都是来自福利院的孤儿。这是全省首批设立的卫星班,目的是让这些孩子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5月20日是全国助残日。日前,记者走访了这个特殊的班级。
5月10日9点10分,12岁的三乔在领养人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学校。到教室门口,见到刘禹彤,三乔笑着用手语问好。她是一名重度脑瘫、肢体残疾患儿,刚入学时,无法下地走路,不会与人沟通。在卫星班康复、学习一年多,去年下半年开始,能够独立行走,并能用手语表达喜怒哀乐。
其他五名学生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8岁的夏亚和16岁的宗愿都是自闭症患者,但现在两人都开朗了很多;17岁的倪盲重度视力残疾,现在他会背古诗、唱歌,喜欢拍球。
点滴进步,来之不易。语文课上,为了让孩子感受“人”字的发音,刘禹彤把食指伸进孩子的嘴里,抵住他们的舌跟,教他们发音。每有孩子发对音,她就拿出糖果放进孩子们嘴里,作为奖励。
“人、口、手、大、木”这简单的5个汉字,刘禹彤已经教了两个多月。有人问,教这些孩子识字意义大吗?刘禹彤觉得,不管孩子能认几个字,至少他们会理解,这就是语文课,这就是在学认字。
大课间活动,五六名普通班的学生来到卫星班教室,这些是学校安排的爱心助学小伙伴,目的是让普通孩子和残疾孩子多多交流。两个女生跟倪盲一起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倪盲边唱边用双手在桌面击打节拍,笑容洋溢。刘禹彤则带孩子们进行感统训练,带他们一起到操场上拍球。
“小就小了,折就折了,花儿朵朵开”这是卫星班统感教室墙上的标语,也是特殊教育的老师们送给残疾孩子的祝福。“这些孩子是‘折翼的天使’,看上去很脆弱,但一样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因为孩子们身体的原因,下午2点30分,卫星班就放学了。课后,刘禹彤有时会骑上自行车在尚阳老街逛逛,或到学生家里去看看。前两天,她到倪盲家家访。分别时,她骑着自行车,身后远远传来倪盲的声音:“老师,你慢点走!”
“好~嘞!”刘禹彤愉快地大声回应着。这个远离父母的东北单身女孩,觉得此刻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