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专题>外国人在义乌>媒体聚焦 正文

外国人在义乌|苏拉:义乌这座城市充满机会

发布时间: 2018-05-31 08:51:37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商报记者 黄玉洁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工作中的苏拉

  中国义乌网5月31日讯(商报记者 黄玉洁)塞内加尔国内知名的日报LeQuotidien,曾在一篇题为《“中国制造”的苏拉》的文章中描述:“义乌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他很喜欢中国,也很喜欢义乌。他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这里取得的,他离不开义乌。”报道中的他,就是来义乌发展近15年的塞内加尔客商苏拉。

  2003年,苏拉第一次踏上义乌的土地,采购五金商品。2012年,他创办贸易公司。经过多年稳步发展,公司从最初的1名员工增加到现在的40多名员工,每年出口量达约8000个集装箱。

  在义乌挖到“金矿”

  近日,记者来到苏拉创办的义乌市科瑞丝通贸易有限公司,办公室里一幅“山高人为峰”的书法很是吸引眼球。这里是他在中国的贸易“总部”,也是联系全球商务的据点,一个个集装箱从这里“起航”,被运往世界各地。

  说起来义乌的原因,苏拉笑了。2001年,他来到广州做生意。一开始,他从广州采购服装,再卖到塞内加尔。“两年后,我改行做五金生意,听朋友说采购五金应该去义乌,我就来了。”苏拉说,这是他第一次听说义乌这座城市,在对五金生意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踏上了义乌的土地。

  “我很快就发现找对了地方!”原先塞内加尔商人一般都在迪拜或者香港采购五金,而苏拉可以说是来义乌的第一批商人。“这里的五金产品质量和在迪拜或香港采购的差不多,而成本却低很多。”苏拉说,他还记得第一次将五金产品带回国销售时,觉得利润已经够高了,可所有的采购商却认为他卖得实在便宜。

  这一发现令他兴奋不已。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挖到了“金矿”。为此,苏拉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开了间40多平方米的店面专门销售五金。从那以后,他每隔45天就要飞一次义乌,并待上两周,每次都带走两三个集装箱的货。

  “2007年,我发现自己来回飞得太频繁了,就觉得应该在义乌待得更久一点,这样也可以更加了解这座城市。”苏拉说,就在这一年,他在义乌设立了一家代表处,开始常驻。

  很快,苏拉的生意越做越大。除了自己的五金生意外,他还要为来自塞内加尔、加蓬等非洲国家的客商采购餐具、饰品、日用百货、玩具等1000多种小商品。2012年,他注册成立了义乌市科瑞丝通贸易有限公司,并招聘了一批有活力、有干劲的业务员,外贸生意开始步入正轨,发展得越来越好。

  热心助人的“老娘舅”

  苏拉说,他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在中国站稳脚跟,有自己的一番事业。而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

  2013年,苏拉受聘成为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首批调解员,帮助在义外商调解贸易、经营方面的纠纷。

  一个由两只握着的手围成的“红心”,周围点缀着绿色的橄榄枝———这是调解员徽章的图案,苏拉坦言十分喜欢。在他看来,这是一份珍贵的工作。“因为在义乌的外国人特别多,难免发生纠纷,所以在纠纷调解中安排外国调解员,也是义乌这座城市对于外国人的一种礼遇。”苏拉说。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成功调解了数十起涉外纠纷,这让他感觉很有意义。“我不仅要帮助外商解决困难,还要与义乌人民一起擦亮义乌国际商贸名城的金名片。”苏拉说,目前看来,自己这个“老娘舅”做得还算是称职。

  15年间,苏拉亲眼见证了义乌方方面面的变化。他说,市场变得越来越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在医院、行政服务中心等地处处都有英文标识,即使是不会一句中文的外国人,也能够顺利办事。

  苏拉说,义乌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城市,自己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义乌这个大平台。在义乌,政府经常会组织外国商人举行座谈,征询大家的想法和建议,考虑大家需求,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对于未来,苏拉心里有不少想法,“塞内加尔的海鲜、花生和原木在中国都很受欢迎。有机会的话,我打算尝试做进口生意,让塞内加尔的产品进入义乌,进入中国。”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