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某些大学生社会实践太浮夸,去下烈士陵园求报道,看了下某个项目求转发,蜻蜓点水,实践没多少,‘社会’是相当‘社会’了……”暑假期间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高峰,但是各种求报道、求转发的电话让省内某媒体编辑不胜其扰,忍不住发朋友圈吐槽。
社会实践,本来意在让“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接接地气、沾沾泥土,多了解一些社情民意。但是现在有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点变了味。能在实践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到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让市级、省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媒体报道成了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是考评方式导致的,因为社会影响力是实践活动得分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实往深点说,我们的大学生们还是少了点沉下去的热情和耐心。
前些年,一篇清华大学学生写的农村调查《乡村八记》轰动一时。作者并没有四处“求报道”,文章反而处处刷屏,就是因为它展示出了一名年轻学子应有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认真了解农村、了解国情的态度。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热火朝天的一线、活力迸发的基层,只要我们真正沉下身子,到处都是可看、可听、可学的人和事,懂得了他们就懂得了中国,这难道不比上不上报纸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