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双眼皮、隆鼻、削下巴……近日,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在暑假,不少孩子都进行了外貌上的“改造”。一些孩子痴迷追求完美的外貌,不少家长盲目跟风带孩子“动刀”,整容日益低龄化。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现代整容技术提升颜值,完善先天不足的容貌,一定程度上能让自己变得更自信,在恋爱、求职中占得先机。但整容日益低龄化的现象还是值得我们警惕,一方面,未成年人的身心正处于发育发展阶段,如果整容稍有不当就有可能造成身心伤害;另一方面,过早地强调颜值,也容易带偏他们的价值观。
整容日益低龄化,折射出人们心灵的焦虑和时代的浮躁。有的直播平台主播通过整容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成为被年轻人追逐的“流量”;有的用人单位存在以貌取人的偏见;有的家长甚至坦言“别人的孩子都做了,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不然以后会吃亏的。”这些现象让不少年轻人认为颜值是就业的“敲门砖”,花钱整容是让自己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必要投资。
这值得我们冷静思考,如何才能抑制整容低龄化的趋势?首先,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学校还要引导好未成年人的美学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知道,生活打拼,职场立足,最终靠的还得是真本事,脚踏实地,展现真我。颜值高只是表象,内外兼修才是真的美。正直人品、出色才干、丰厚学识和良好性格等非颜值因素,仍然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此外,针对整容低龄化的趋势,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也十分有必要。未成年人整容纳入法治轨道在许多国家已有实践,比如,在美国、德国,未成年人整容都必须得到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与医师签订书面协议。这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同时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业,严厉打击无资质和非法行医的整容机构,对未成年人整容加以严格限制。
人与人相遇、相识、相知,外貌的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的人格魅力。只有从审美教育、社会价值观和法治规范等多方面发力,整容低龄化现象才有望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