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8年>最新报道 正文

穆罕奈德:在义乌见证“一带一路”共赢故事

发布时间: 2018-10-08 10:08:32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龚望平 杨晨 通讯员 黄玉洁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专门提到了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在义乌努力奋斗、追求幸福的故事。

  40岁的穆罕奈德,2000年来到中国,两年后与安徽姑娘刘芳相爱成婚,成为中国女婿,至今已在中国生活了18年。如今,他的餐厅成为了义乌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甚至有外地市民特地赶到义乌,实地品尝阿拉伯美食。

  “从月薪两千元,到现在有房有车还有餐厅生意非常好,是义乌实现了我的梦想。我和家人一辈子都不想离开义乌。”穆罕默德说。

穆罕默德在餐厅招待客人。

  到义乌,就来“我家”吃饭

  穆罕奈德,精通阿拉伯文和英文,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2002年,听说在义乌的阿拉伯人很多,他离开叔叔开在广州的餐厅,和妻子刘芳一起来义乌创业,起初每月只拿2000元的工资。

  两年后,他和妻子在义乌外商聚集的稠州北路一带,开了一家名为“花”的餐厅。他们为餐厅设计了一朵极具阿拉伯风格的白色花朵,将它镶嵌在门厅上方,这也成为餐厅揽客的招牌之一。虽然来义乌的外商越来越多,但餐厅的生意也曾遭遇冷清。

  “2008年,正赶上全球金融危机,我们的餐厅经营也陷入了困境。”穆罕奈德说,他们夫妻俩不得不拿出多年积蓄填补亏损,事业一度停滞。为此,他们开了超市、理发店,作了很多尝试,还开了一家外贸公司。

  但餐厅始终是主业,他们重新装修了餐厅,设计了菜单,改良了菜品。夫妻俩想方设法招揽新客人,留住老客人。同心协力之下,餐厅度过了那段困难的日子,恢复了往日的红火。而“花”餐厅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店,还得从2014年6月5日说起。

  “那天,先是一个中国朋友打来电话说,恭喜我!习近平主席在演讲时提到了我和我的餐厅。接下来,手机就响个不停,约旦、伊拉克、马来西亚等不同国家的朋友都来祝贺我。餐厅里还来了很多客人和记者。”穆罕奈德说。

穆罕默德在餐厅接受采访。

  朋友来电祝贺,顾客慕名而来,记者等着采访……这让穆罕奈德觉得难以置信:“我这么普通的一个人,习主席怎么会知道我?”直到有人拿来电脑,给他播放视频。

  穆罕奈德看了很多遍,“我有一点紧张,然后就是很开心。”

  作为义乌老牌阿拉伯餐厅,“花”餐厅在外商圈中名气不小。很多外商会固定来此吃饭,这里本就是外商聚会的一个好据点。“被习主席‘点赞’后,客商越来越多,餐厅很多设施跟不上了,400多平方的地方太小了。”穆罕奈德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了。

  去年10月,穆罕奈德在离国际商贸城更近的繁华路段,租下了三层1000多平方米的新场地,精心设计装修后,于今年3月重新营业,取名“贝迪”餐厅。“中文意思就是‘我家’,就像请客人到我家里吃饭一样,希望大家在餐厅有回家的感觉。”他说。

  新餐厅能同时容纳400人就餐,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还聘请了做意大利菜的土耳其厨师,由5个不同国家厨师组成的团队,每周都会推出新菜式,生意红火。穆罕奈德告诉记者,希望今后继续开加盟连锁店,让餐厅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扎下更多的“家”。

  在义乌,穆罕奈德拥有真正的家: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这些年,我只回过约旦一次。我的父母、兄弟都在约旦,我没时间回去,他们都很理解我,有时他们会过来看我。”穆罕奈德说,义乌早已是他的“家”,他和家人会一直在这里生活、工作。

穆罕奈德和餐厅的合伙人在一起接受浙江电视台采访。

  在义乌,大家都是家人

  如今,每隔一周或半个月,穆罕奈德就会带着全家去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采购橄榄油等家庭生活用品。“这些进口商品以前要托国外的朋友带,或者到上海、广州等地买,现在不出义乌就能很方便地买到,价格也实惠。”他说。

  正如全球各地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越来越多国家的客商开始了解义乌、走进义乌。“这座城市每天都在进步,市场、交通、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国际化。”每天傍晚,穆罕奈德习惯站在新餐厅的落地窗前,望着稠州北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气息。

  穆罕奈德喜欢交朋友,经常帮助刚来义乌的外国客商租房、招聘等,定期给他们介绍最新的中国国情、政策和法律法规,还在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兼职当义务调解员。经常有外商找到餐厅,希望他能帮忙调解不同国籍间商人的经济纠纷。

  依靠这些年的朋友圈,他能很快把矛盾双方约到餐厅。“我先分别和两边谈,说些好话,先使双方心平气和,然后讲理讲情,事情解决起来就更容易些。解决后,大家一起吃个饭,大部分的事情在餐厅里就能解决。”这是他当“老娘舅”的诀窍。

  “大家合作,很多事情就不会那么难了。”穆罕奈德经常跟店里的客人说,在义乌,大家都是家人。这次餐厅“升级”,他不再单干,而是与朋友合伙。他理解的生意不再只是个人的“老板梦”,而是大家合作共赢。

  高林,是餐厅的三大合伙人之一,也是穆罕奈德的约旦老乡,在义乌做工艺品生意多年,也成了中国女婿。正如高林所言,一个人做生意能力有限,如果大家资源共享、相互合作,就可能会有多出几倍的客人和生意。

  这正是义乌市场长盛不衰的秘诀。在这里,7万多经营户集聚在市场,一个集装箱可拼成百上千种商品,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加之不断优化的国际贸易综合服务,让义乌成为了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创业成本最低的区域之一。

  义乌市政府还非常重视外籍人士的意见,穆罕奈德曾先后两年作为“洋代表”旁听义乌“两会”。

  2015年,他提出,外商每次出门都要随身带着护照,一旦丢失补办会非常麻烦。不到一年,义乌就面向常驻的境外人士推出“商友卡”,在当地可以替代护照,还能在社会保障方面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找义乌政府部门办事都非常方便。”对此,穆罕默德深有体会。为了方便外商办事,义乌于2012年设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整合公安、商务、税务、海关等12个部门125个涉外事项,实现了办理涉外事项只进“一扇门”、服务“一站式”。

  义乌优质的行政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投资创业。据统计,义乌每年吸引近50万外商前来采购,更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外商在此常驻。如今,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联合国”。

  扎根义乌16年,穆罕奈德对“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拿起餐桌上的刀叉,说起了中国的谚语,“好比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此,他特地在新餐厅设计了“一带一路”宣传墙,让更多的客商了解“一带一路”。

  “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穆罕奈德坚定地说。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