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支付宝突然宣布上线“相互保”,截至昨天下午6点半,短短一周时间,参与人数已突破900万,并且还在不断上升。这个被不少人称为颠覆传统保险的产品,如旋风般席卷而来。类似“一人生病,万人共济”“平时1毛钱,大病得30万”的论调也随处可见,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昨咨询了金华市保险业内人士。
【事件】
支付宝上线“相互保”
号称保费只有“1毛钱关系”
打开支付宝相互保界面,可以看到“0元加入,先享保障;一人生病,众人均摊;30万保障,帮一个家”的宣传语,产品的大致设计是,芝麻分在650分以上的用户,经审核都可以免费加入。然后每月14日、28日为分摊日,届时将通过支付宝自动扣款方式划扣每期分摊的金额,每名成员为单个患病出险成员的分摊金额不超过0.1元。保障范围覆盖恶性肿瘤和其他约定的99种大病,保障金额为每人30万元(40~59周岁为10万元),确诊即可赔付。
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支付宝用户的追捧,参与人数迅猛增长,截至昨天下午6点半,参与人数已突破900万,并且还在不断上升,其号召力可见一斑。
【观点】
出发点值得肯定,投保需理性
据了解,“相互保”产品由蚂蚁金服与信美相互保险社联合推出,通过支付宝平台网销。简单形容,它像互助众筹,但因受保监会监管,有刚性赔付的要求;同时,它比传统保险更人性化,加入退出更加自由,实行先赔付后分摊,且相互保险社在分摊时进行兜底,明确单一确诊案例分摊不超过0.1元。
业内人士认为,从定价和管理模式上来看,相互保”相对传统保险确实具有一定优势,这种收费后置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未来保险动态定价的一种。但从保险计划本身来看,还是需要参与者理性看待。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买保险,保费和理赔是着重需要考量的两大要素。
首先保费方面,虽然条款明确每出险一人分摊不超过0.1元,并且从理论上看,后期加入的人越多被摊到的保费就越少。但不可忽略的是,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患病人数也是同比增长的,且近年来,重疾病患的比例有走高的趋势。所以,最终保费绝不是“一毛钱关系”。对于不少自媒体计算的最多每年一两百元保费,还需要持保留意见。另外,其保费存在不确定性,不知道未来要交多少钱,甚至不知道下月要交多少钱,因为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生病获得理赔。
其次,理赔方面,相互保险没有资金池,先结算后分摊,因此其偿付能力的稳定性与参与人数息息相关。虽然支付宝的获客渠道不是一般的传统保险公司能匹敌的,从目前而言,销量也呈指数级爆发,但后续情况如何,还需试目以待。
另外,容易被人忽视的是,传统保险公司都有严格的健康告知甚至体检制度,是不是相互保就没有了?当然不是。合同里的免责条款一定要仔细看,不然不能赔就亏大了。
【提醒】
本质与消费险无二
市民需做好保险统筹
“相互保”参保的截止时间是59周岁,意味着59周岁后,你将不能参保,也就无法再拥有保障。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市面上传统的确诊即付型消费型险种并无二致。年年买,出险时有保障,不出险,当年保费就等于消费掉了,没有返还。但59周岁后恰是重大疾病高发阶段,此时退出保障计划,以后生病怎么办?
因此,业内人士提醒,保险的主要功能在于保障,无论“相互保”这款产品怎么样,商业重疾险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配备的。建议普通家庭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合理配置意外险和重疾险,同时考虑终身型保障和阶段性保障的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