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8年>最新报道 正文

【农民日报】义乌之“妙”三人说

发布时间: 2018-10-25 16:31:32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 蒋文龙 朱海洋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从马路市场,到国际小商品之都;从内陆穷县,到经济强市;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社会;从默默无名,到享誉全球……浙江义乌,一座1105平方公里的小城,城镇居民收入连续10年领跑全国,内贸网商、外贸网商密度分别位居全国的冠、亚军,快递业务量占到全国的1/30,外贸出口占全国的1/62……这条崛起之路,堪称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生动剪影。

  鸡毛如何飞上天?解析“义乌模式”的精髓与灵魂,那将是鸿篇巨制,寥寥几笔无法写透,记者尝试从3个人的故事,阐述义乌之“妙”。

  张吉英:不同精彩,一样故事

  义乌小商品市场有多大?550万平方米,26个大类、180万个单品,如果每个摊位逗留3分钟,需要一年多才能全部逛完。在7.5万多个摊位中,张吉英的铺子并不起眼,却是最负盛名。

  张吉英并非义乌人,她来自300多里之外的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打小,父亲便走街串巷,靠修伞维持生计。1985年,看到老家伞厂越盖越多,他不再出门,开始置办家庭作坊,加工雨伞配件。

  配件利润单薄,几年后,家里改制成品伞,一下面临销路难题。1996年的义乌,已经历了4代市场,形成“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新格局,自是声名远播。为谋出路,未及成年的张吉英只身来到义乌,在篁园市场租下摊位卖伞。

  彼时义乌,遍地是金,头脑活络的张吉英干得风生水起。不久后,市场上出现了外贸生意,头脑灵敏的张吉英立马嗅得商机。尽管不懂英语,她只能通过计算器确认价格,但那股热情与友好,马上赢得外国客商的好感。

  第一单1万多把雨伞成功拿下,高达8万元,张吉英激动得夙夜难寐。她想要做外贸,可语言是障碍,几天后,张吉英报了英语班。仅有小学学历的张吉英,连普通话都磕磕绊绊,学起外语更是两眼一抹黑。可凭着那股劲儿,她比谁都认真,仅3个月,她竟能与客商顺利交流,人气也越来越高。

  20多年里,张吉英的外贸生意一路向上,她从未停止过学习,专门学了阿拉伯语、市场营销学,参加浙大、人大的培训班,这些都逐渐改变着她的经商道路。“这几年,虽然订单不断,但附加值并不高,一味拼价格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张吉英决定在国外注册商标,设计一整套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并与法国巴黎的设计团队达成合作。如今,在她的团队里,不仅有销售,还有设计与研发,每年到国外参展学习,产品也日渐细分与时尚。

  张吉英说,自己的故事,在偌大的商贸城里,其实俯拾皆是。不同摊位的背后,有不一样的精彩,却有一样的勤恳好学、诚信包容、敢为人先的故事。在义乌,也正是38万个市场主体,铸就了全市80%的生产总值、90%的外贸出口,成为这座城市的“最强心脏”。

  金小民:且乘劲风,扬帆丝路

  物流,是小商品市场的“主动脉”。1994年前后,义乌与外贸结缘。小城如何走向世界?从最初的“蚂蚁搬家”,到上世纪90年代末,义乌有了集装箱出口。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义乌迎来新机遇。

  就在那年不久后,在义乌税务局工作的金小民决定放弃“铁饭碗”,借来3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金小民创办了名为“金斯顿”的物流公司,100平方米的办公室,5个员工,业务很简单,就是货运代理。他自己身兼老板和业务员,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市场、见客户。

  当时的义乌,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连年火爆。在金小民看来,物流业的腾飞,固然有市场的直接推动,但更得益于不断吹来的劲风:2011年,义乌启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2014年,义乌实施市场采购的新型贸易方式……

  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金小民敏锐地察觉到,原有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决定打通外贸服务链,逐渐将业务从货代,延伸到海运、空运、仓储、国际铁路联运、报关、退税代理、进口代理、外贸保险金融等领域,以形成完整的国际供应链服务。

  “义乌的‘妙’在于市场与政府的相得益彰、良性循环,政府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同时搞好服务,解决单家企业无法破解的仓储、港口等难题,同时不断简政放权。于是,才有了义乌的今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42岁的金小民感慨道。

  如今,“金斯顿”在义乌港每天能出100多个货柜,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占到业务总量的八成之多。几年前,金小民还组建了商贸公司,将西班牙的橄榄油、乌克兰的葵花籽油、泰国的大米、白俄罗斯的牛奶等进口到国内市场。

  而放眼整个义乌,为外贸提供服务的公司就有1万多家,唱响了义乌“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新序曲。

  毛胜平:时代在变,创新不止

  义乌江东街道青岩刘村有着“中国网店第一村”的美誉,在0.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5万名电商从业者,是本地人口的十几倍,光房租一项,就可人均增收超过6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毛胜平对此如数家珍,可10年前,全村人都在为出租而满脸愁云。

  义乌小商品市场崛起后,仅隔几百米的青岩刘村率先吃到甜头,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钱袋子是鼓了,可那会儿,由于人口过于密集,饮用水不够喝,化粪池严重渗漏,地下十几米打上来的水都有股臭味,矛盾纠纷更是不断……”毛胜平回忆说。

  2003年,村里启动旧村改造,一举解决了饮水、环境等问题,可谁知好景不长,小商品市场统一迁至商贸城后,村里农房出租瞬间遇冷。为了招揽生意,大伙儿都往电线杆上贴广告,租金一降再降,仍是无人问津。

  怎么办?街道和村委一合计,准备引入电子商务。此时,阿里巴巴正冉冉升起,而青岩刘村做淘宝,条件无与伦比:既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作为货源地,又有紧邻的江东货运市场作物流支撑,再加上毗邻的义乌工商学院,正在倡导学生通过淘宝创业。

  青岩刘村马上宣布:低价出租房屋,还专门出资50万元引入光纤。优质的硬件、人才储备,浓厚的创业氛围,加上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青岩刘村果然声名鹊起,而且从货源、仓储、设计、包装到物流,迅速形成了完整的电商产业链条。

  回顾发展历史,毛胜平感慨说,在义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面对任何困难和调整,义乌人总能蹚出新路,需要的是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并不断超越与创新。“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平台在变,但不变的是义乌精神与市场经济的根。”

  

【专题】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