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小水正在ICU内为病人做检查。
中国义乌网11月19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健贤)11月16日上午,义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斯小水正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内忙碌着。作为义乌重症医学科的创始人,斯小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一线,他亲历了义乌市中心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史,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义乌医疗卫生事业翻天覆地的巨变。斯小水感叹道:“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医院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病人也从以前看不起病到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看病不再是难事
1979年,斯小水考上了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就读临床医学专业,198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义乌县人民医院。“当时医院的条件非常艰苦,整个医院只有两三幢房子,医务人员也只有100多人。”斯小水说,“当时医疗环境、设备条件都非常差。有些病房连电风扇都没有,而且一个楼层只有一个公共厕所,上厕所都要排队等很久。”
不仅病房环境不好,医生的值班室也很拥挤。斯小水回忆道:“那时医务人员少、病人多,医生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一上班就没有休息的时候。不少人都不愿意来看病,因为看病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那些从乡下到城里来看病的病人,他们一大早从乡下赶来,到了之后什么都要排队,等看完病天都黑了。所以一旦生病了,很多人都选择先熬着,熬不住了才来看病。这样一拖,导致来看病的病人病症都比较重。”
医疗卫生关乎百姓,义乌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原来的县人民医院一步步成为现在的市中心医院。1988年,义乌县人民医院更名为义乌市人民医院;上世纪90年代,新建的5300平方米门诊大楼投入使用;2003年12月28日,义乌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江东中路,并更名为义乌市中心医院;2004年,医院通过省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复评;2017年,医院二期工程正式启用。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医院宽敞明亮,每个病房都有独立卫生间,整个医院都安装了空调,看病的环境非常舒适。”斯小水打开手机上的“义乌市民卡”APP介绍道,“现在看病流程也不断简化,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在这上面挂号,非常方便。不仅如此,现在的医保政策也非常好,无论是报销的范围还是报销的比例都在不断增大。”
医疗技术快速发展
如今,医生为病人看病可以借助许多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技术,但在以前医生看病的设施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很多大病根本看不了。斯小水说:“以前医疗设备少,医生看病只能靠基本的听诊器、血压计等简单的设备,做手术也只是一些小型简单的手术,大手术只能到杭州甚至更远的地方去做。”
1979年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医疗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85年,县人民医院职工集资10余万元,购进义乌首台B超机,之后大型设备逐年增多,医疗条件大为改观,医疗技术明显提高。
如今的义乌市中心医院配置了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压氧仓等一大批先进设备。同时,医院狠抓学科建设,感染病学、手足外科学、心血管病学成为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并有义乌市医学重点学科9个,义乌市医学重点扶持学科2个、专病专科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此外,医院注重新技术新项目开发,成功开展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冠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等高精尖手术。斯小水说:“现在医院的仪器设备基本上可以和国外发达国家相媲美,而且医疗团队也在不断完善。去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托管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的名医来到义乌,更先进的技术被带到义乌,让义乌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的诊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
在医院工作35年的斯小水有许多头衔:义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金华市名医、温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义乌市拔尖人才、义乌市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在这么多头衔中,斯小水对“义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最有感情,因为义乌重症医学科是由斯小水一手创立的。
义乌的重症医学科创建于1990年,是我省最早建立的ICU之一。斯小水作为领头人,一直非常重视ICU的发展。说起创立ICU的原因,他说:“ICU就是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随着危重病人增加,ICU的设立刻不容缓。”
作为医院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ICU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早在1991年,整个重症监护室只有6张床,而且整个科室只有护士,没有专门的医生,谁的病人住进去,就由谁来管。但在这28年时间里,义乌市中心医院ICU得到飞速发展,如今各种专业设备一应俱全,抢救水平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位置。现在已有45张病床,开放21张,有12名医生和40名护士守护着重症病人。
斯小水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义乌的医疗事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救死扶伤的初心一直没变。如今我的爱人、我的孩子都在医院工作,坚守一线。我们会继续学习先进的医疗知识,为义乌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能不忘初心,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为义乌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