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村居家养老中心
“爱心菜园”大丰收
党员为居家养老中心开垦的“爱心菜园”
我们的节日———莱山开茶节在文化礼堂内举行
下清溪村的党建花坛
塘边村别致的景观小品
老人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党建+”打造居家养老中心升级版
“现在去居家养老吃饭很便宜,我想吃什么菜跟村里说,村里第二天就能‘变’出来,真是太幸福了。”赤岸镇莱山村年过八旬的吴奶奶开心地说,居家养老的饭菜每餐都很丰盛,还不重样,村里的居家养老中心真是越办越好了。
“这是我们今年刚刚试行的居家养老4.0版本,没想到效果很不错,老人们都很喜欢。”莱山村党支部书记朱旭兵说,所谓的居家养老4.0版本,就是将需求清单与服务清单无缝对接,通过了解老人需求,提供对应服务的方式。每个星期,莱山村居家养老中心负责人都会根据老人的需求,在微信群里发布一周的菜谱清单,对照该清单,党员、村民谁家有蔬菜、水果、肉类都会自愿捐出,有的党员、村民会选择以捐款的方式贡献力量,与此对应的,居家养老中心负责人也会将消费明细以及菜品情况一一在微信群里公布,以党建引领乡风,弘扬尊老爱幼新风尚。
莱山村居家养老中心于2014年11月成立,一开始因每天要为村里50多名老人准备中晚餐,政府贴补的费用远远不够开销。于是,那年除夕夜,朱旭兵组织二三十名党员干部捐款,共筹得爱心基金3万元。“此后,村民只要家里有菜,都会送到居家养老中心来,尊老爱幼的乡风一直流传到现在。”朱旭兵说。
2017年,赤岸镇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前往浦江考察学习“爱心菜地”,此后,莱山村、羊印村的党员干部率先开始试行。在“爱心菜地”上,党员们分组负责播种不同的蔬菜,随时为居家养老中心老人们提供更健康、更新鲜的菜品。今年8月,在赤岸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莱山村、羊印村开始试行4.0版本的新模式,实现了需求清单与服务清单的对接。如此公开透明的新模式,不仅弘扬了党员的先进性,也传承了村民孝敬老人的良好品德。
从最初政府补贴的1.0版本到村民众筹的2.0版本,到以“爱心菜地”为特色的3.0版本,最终变为需求清单与服务清单对接的4.0版本,一路走来,党员干部用实干精神担当作为,一步步寻找新突破,使得居家养老中心的成本逐年下降,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文化礼堂传新风
“党建+”让文化阵地扎根开花
时光荏苒,青山绿水常伴村庄,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走进羊印村文化礼堂,记者看到,爱莲馆内的墙壁上,红色的党建标语清晰明朗,字字珠玑,“廉洁精神”的文化内容铺陈开来,与红色党建带相得益彰。“党建引领新风尚,每一个村民都是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者,每一个文化礼堂都是党建的宣教胜地,更是文化的传承基地。”羊印村党支部书记周龙钱告诉记者。
羊印村文化礼堂于2017年7月建成,内部设有文体活动室、大舞台、春泥计划室等配套设施,党建氛围浓厚,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羊印村文化礼堂采用全村分散建筑布局,不拘泥于单一建筑物中,“周氏祠堂”“文化礼堂”“寒山讲堂”“农家书屋”四大板块各有分工,在村民的文化精神生活领域各司其职。村民们常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中华传统节日,在文化礼堂内开展各类民俗礼仪活动。昔日的破旧老房焕然一新,小场所真正发挥了大功能。
今年是义乌农村文化礼堂快速建设、发展的一年,赤岸镇党委政府紧跟市委市政府的脚步,将党建元素注入文化礼堂,让各村文化阵地扎根开花。据统计,今年赤岸镇新建文化礼堂7处,目前为止全镇共有16个村建有文化礼堂。如今,在党建引领下,赤岸镇各村文化礼堂都陆续发挥其作用,村民们利用其独特的民风习俗,开展各类民俗礼仪活动,赤岸镇更组织各文化礼堂开展文化走亲活动,为乡村生活增添了妙趣横生的一笔。
启用党员“红星贷”
“党建+”助力乡村振兴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员的主动作为,党员带头创业了,才能带动村民创业发展。”赤岸镇党委书记厉声振坚定地说。今年7月,义乌联合村镇银行授予赤岸镇乡村振兴信用额度1亿元,授予赤岸镇党员先锋创业“红星贷”信用额度1亿元,并为省定经济薄弱村蒋坑村发放了100万元的创业贷款。当时,赤岸镇共有12位优秀村干部、星级党员、创业雏燕代表等分别被授予20万至50万的创业资金,成为首批义乌联合村镇银行“红星贷”的授信对象。
“10年前,村里党员率先办起农家乐,带领村民创业致富,使村里迎来发展机遇。‘红星贷’授信为党员创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村里的发展定能取得新突破。”周龙钱是赤岸镇羊印村党支部书记,在此次的“红星贷”授信中,他被授予50万元的创业资金。对他而言,该形式不仅激发了村里党员的创业干事热情,也为村民提供了创业方向。
“红星贷”是义乌联合村镇银行按照党员星级评定分级发放的个人先锋创业信用贷款,党员星级越高,贷款额度越高且利率越低。通过政银合作,开启“党建+金融+创业”新模式,激发党员带头创业活力。赤岸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红星贷”授信的目的在于通过党员发挥带头创业创优的作用,形成积极主动的创业氛围,从而带动村民创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颜值气质”大提升
“党建+”唱响和美乡村新乐章
腊梅在风中点头,小鸭在溪边嬉戏,阳光照射下来,下清溪村村口赶牛的铜人熠熠生辉,一幅乡村悠然惬意的生活景象铺陈开来。“不久前,我们村道路还没硬化,乱堆乱放还未整治,整个村庄环境令人堪忧。”村党支部书记成斌说。
为了从根源上消除脏乱,今年8月份开始,成斌召集村两委进行村庄环境大整治,加快村庄路面硬化,群众配合绕路而行。仅三个月时间,近800米长的环村沥青路便建成了。之后,党员干部发动群众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曾经的“杂物堆放地”变成了一个个精致有品位的景观小品。
去年1月,村两委还带领村民致富,将村里300亩荒坡流转出去,实施荒坡造田,引进覆盆子种植,其中,村集体持有10%股份,村庄经济创收迈上新台阶。近年来,下清溪村还成功争创了环境卫生“十佳村”、浙江省卫生村、金华市森林村庄等荣誉称号。本月赤岸镇行政村规模调整,上清溪、下清溪、盆塘、蒋坑4村合并为清溪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作为美丽乡村一星级样板村,塘边村的环境整治也上了一层楼。作为党建示范村,塘边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原则,利用党员义务劳动,组织党员参与到环境整治、五水共治等工作中去。今年以来,塘边村彻底清理了空心村改造遗留下来的杂物,完成了美丽庭院建设,村里以荷花为主题的墙画令人驻足。
如今,塘边村还铺上了石板路,在路边安装了造型别致的荷花灯,完成了登山道、游步道的建设。塘边村党支部书记金胜红表示,下一步,塘边村将引进户外拓展和水上项目,争创三星级和美乡村。
☆党员小故事:
赤岸三村:将党员义务日“化整为零”
“冯书记,这个周六我要值班,党员义务活动我可以申请改天吗?”在赤岸三村的工作群里,一名年轻党员小浩急切地问道。赤岸三村党支部书记冯红兵回复,先在群里报名,有需要时会再安排,小浩这才松了口气。
“我们村里很多年轻党员在城里上班,周六专程回来参加党员义务活动,可能还会倒扣工资,很不划算,也不公平。”今年上半年,冯红兵发现村里许多年轻党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百姓的服务需求不固定,党员的服务时间也不固定,为了将“需求”与“付出”灵活结合,冯红兵将该实际情况向赤岸镇领导汇报。最终,镇里同意在赤岸三村试行党员义务日新模式,即将党员义务日“化整为零”,灵活安排党员活动的时间和内容。
赤岸三村共有党员59名,冯红兵将这59名党员分成四组进行管理,并推出四名小组长,负责每月统计小组党员的活动时间和内容。“以前大家四五十个人都同一天干活,总会有偷懒的人在;灵活安排后,许多党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能做的事情也多起来了。”冯红兵说,有些党员会选择在其他时间参与文明劝导,或去丹溪公园修剪枯枝,还有的会去菜市场周边清理垃圾,人性化的安排让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此外,在村里举办大型活动时,还能灵活抽调部分党员前去增援保卫服务。如今,该模式已运行了半年,这半年里,赤岸三村每一位党员都积极参与党员服务,成效显著,党员十二分制不再只是个数字。
我只是一名普通党员
“真的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今年9月的一天,赤岸镇三楼党委办公室内,苏琴(化名)激动地将一幅锦旗递到了两位镇干部的手中。原来,不久前,这两名镇干部因一次善意之举救了苏琴的女儿一命。
事情要从今年8月的党员义务日说起。当天,两名赤岸镇干部下乡参加党员义务活动,活动结束后,俩人驾车回赤岸镇政府,经过山盆村路口时,却见两个人在路口拦车,“为什么看见私家车也拦,他们是有什么急事吗?”两名镇干部心有疑惑,赶忙停车询问。原来,拦车的两个人是下水碓村人,其中较年轻一点的女子叫苏琴,她手里抱着的3岁小孩是她女儿,一旁较年长些的是孩子的外婆。当天,孩子在家玩耍时不小心撞到了头,头磕破了,鲜血直流,苏琴和母亲着急坏了,马上抱着孩子出门打车,可因为乡下位置太偏僻,等了很久都打不到车,直到遇见了这两位好心人。
了解了大概情况后,这两名镇干部让她们赶紧上车,车子“呼呼~”一会儿就到了赤岸镇卫生院,苏琴赶紧抱着孩子上楼包扎。因为不放心孩子,这两名镇干部并未马上离开。在孩子进行简单包扎后,苏琴见孩子依然哭闹不止,心里不放心,情急之下再次来到这两位好心人面前,询问可否送她们去义乌市中心医院,两名好心人二话不说,立马答应了。到达中心医院后,两名镇干部陪着苏琴挂号、检查,直到孩子的舅舅来到医院才离开。
“我知道他们在镇里工作,但还是想问他们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想好好感谢他们。”苏琴说,可他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后来,苏琴来到赤岸镇政府打听情况才知道,这两位都是镇干部,当苏琴将锦旗送到他们面前时,他们俩微笑着说:“我只是一名普通党员,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