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130多台“村晚” 义乌百姓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

发布时间: 2019-02-18 09:07:45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记者 王志坚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佛堂镇葛仙村“村晚”。

  据义乌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前后,义乌共有130多个村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春节文艺晚会”,有的在村文化广场举行,有的在村文化礼堂举行。

  “节目大多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台上村民们演得起劲,台下村民们喝彩不断,这样别开生面的喜庆‘村晚’,用带着乡土味的节目诉说着乡村变化和发展,满溢着农家风情、乡土记忆,不管演出水准如何,都是最接地气的,是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像佛堂镇葛仙村余彩菊这样的“奇女子”,并非个案,义乌很多农村都有这样的文艺人才。

  据了解,每年春节期间,随着城里人返乡过年,喜欢乡村生活的人赴乡村体验民俗和年味,很多乡村新建的一个个文化广场、一座座文化礼堂,自然就成了众人的新乐园。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村晚”在家门口的舞台上演,成了农村平常不可多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有人说,“村晚”红火的背后,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更是农村新的文化自觉。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村晚”的主办方均是村两委,导演和统筹节目的是村里的文化能人,演员则是全村男女老少,村里的舞蹈队、锣鼓队、村歌队、武术队、老年协会,都是主角儿。有的“村晚”虽然也有“外援”,但没有“明星”,只有“民星”,而且大家都是约好相互“增援”添彩的。

  “村晚”尽情展现草根魅力

  1月28日(农历小年)晚上,义乌市上溪镇五塘村文化礼堂热闹异常,一场以“放歌新时代‘文化进万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村晚”在这里举行。据悉,这是五塘村的首场村晚,村两委格外重视,村里几个文化能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忙碌,最终从30多个报名节目中筛选了10多个节目参演。

  晚会开始前,五塘村两委主要成员集体上台,以“一人一句祝福语”的方式向全体村民送福,勉励村民们在新的一年继续努力,把五塘村建设得更美好。随后,村锣鼓队表演的《喜闹花台》拉开了村晚的帷幕。

  紧接着,大合唱、婺剧演唱、舞蹈等依次上演,一个个带着浓郁地方气息的节目尽显“村晚”的独特魅力。村歌《五塘之歌》热情激昂地展现了五塘人缅怀先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舞蹈《福门开,好运来》希冀2019五塘好运来;婺剧选段《二马连环战山坡》表演者吴秋芳、吴秋花,用生动丰富的表情,恢弘磅礴的气势,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二胡、古筝、钢琴演奏更是展现了五塘人多才多艺、样样精通的文艺特质。整台晚会在一曲《难忘今宵》悠扬舒缓的旋律中徐徐落下帷幕,而留在村民们脸上的是意犹未尽的神情。

  “10多个节目个个接地气,小美女龚新雨和小帅哥蒋煜璋的主持风格也很独特,两人一唱一和,彰显了我们五塘村年轻一辈的良好形象,真的好棒!”五塘村文化礼堂负责人龚志强说,村两委牵头,村文化能人挑大梁,村民广泛参与,这样的“村晚”接地气,最合村民们的胃口。

  与五塘村一样,后宅街道李祖村的“村晚”也是由村两委牵头,村文化能人挑大梁,村民广泛参与。1月31日(农历去年十二月廿六)晚上,李祖村2019年“福满猪年”春节联欢晚会在该村文化礼堂举行,锣鼓喧天的腰鼓表演、古韵悠悠的太极拳打四方、婉转悠扬的古筝独奏、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趣味十足的快板和单口相声等,一个个沾着乡土气、冒着文化味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台下观众笑声、欢呼声一阵接一阵,场面既欢快又热烈。

  “本地的‘民星’上台了,外地的村民回来了,邻村的客人也来捧场……大家都奔着‘村晚’而来,这样的场面最激动人心了。”晚会主持人介绍,当晚参演的村民中,年纪最小的才6岁,最大60岁,可以说是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村里有才艺的,该上场的都上场了。村民们通过上台“秀才艺”“晒文化”,尽情展现草根魅力的同时,又很好地抒发了爱家乡、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北苑街道曹道村“村晚”。

   “村晚”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我们的村晚,从晚上6点30分开始,一直表演到10点,接近中央电视台春晚的时长了。”虞国和是廿三里街道华溪村文化礼堂管理员,他说,华溪村的“村晚”已经坚持了5年,今年的第五届“村晚”,光演职人员就多达150名,上至古稀,下至垂髫,村民们过足了“明星瘾”。

  “起初,有些村民还羞于上台,可几年下来,竟都成了文艺骨干。”虞国和笑言,一向不太喜欢抛头露面的他,如今也成了村里的文艺骨干。他本人还特地创作了歌颂家乡的诗歌《华溪、我可爱的家乡》,“村晚”上由4位村中的长者配乐朗诵,让台下观众听着心潮澎湃。

  1月30日(农历去年十二月廿五)晚上,华溪村第五届“村晚”在该村文化礼堂举行,共安排了24个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率先上台表演的是村民乐队,婺剧《花头台》让观众兴奋起来。随后,华溪村歌《华溪我可爱的家乡》、舞蹈《祝福祖国》、歌伴舞《祖国之恋》、广场舞《牛人曳步舞》等精彩节目依次登场,现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据虞国和介绍,当晚演出的不少节目,都是在各类比赛中获过奖的,如华溪村歌《华溪我可爱的家乡》在2018年义乌市村歌合唱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舞蹈《牛人曳步舞》曾获义乌市广场舞比赛三等奖;8岁小朋友虞璟灿表演的笛子独奏曾在浙江省赛事中获得三等奖等。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文艺节目,突出本地特色,富有乡韵,把好日子唱成了歌、跳成了舞。

  “演员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8岁,虽是自娱自乐,但演出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华溪村村委主任虞云飞说,为准备这台“村晚”,村民们要花上几个月时间来排练,这中间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大家都乐在其中,带来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村晚”这个大舞台,不仅丰富了华溪村民的精神家园,也唱响了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1月28日,城西街道流里塘村也迎来首届“村晚”。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流里塘村由流下、里界、前塘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整台“村晚”以“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迎新祈福,促进村民融合”为主题,吸引了3个村村民扶老携幼地赶来观看。

  苏溪镇徐樟塘村1月25日晚在村文化礼堂热热闹闹举办的“村晚”,《最美的歌唱给妈妈》《老王讲事》《中华好家风》等近20个文艺节目,同样充满了乡情味,诉说着苏溪乡村文化的振兴,唱出了乡亲们满满的幸福感。晚会还穿插了颁奖仪式:为徐樟塘村最美乡贤、特殊贡献奖、爱心贡献奖、爱心纪念奖和五星级最美志愿者、爱心小天使、“徐樟塘精神”优秀宣传语等获得者颁奖,充满正能量。

  “村晚”使乡村的年味更浓了

  2月4日(除夕)晚,江东街道徐村“村晚”在该村文化礼堂内热闹上演,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观看。这场“村晚”的所有节目都是由徐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婺剧《张飞卖肉》、舞蹈《东方红》等18个文艺节目,涵盖了歌唱、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

  徐村专职委员黄雪红说,自从村里有了文化礼堂,村民们不仅多了一个闲来可去的地方,更多了许多娱乐休闲活动,丰富大家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更促进了村民间的情感和谐、生活融洽。

  地处义北山区的大陈镇东联村也在当晚举办了“村晚”,前来观看演出的村民把村文化礼堂坐得满满当当。

  71岁的陈大妈说,这几年,东联村文化礼堂的“村晚”,有歌曲、舞蹈、戏剧、腰鼓等10多个节目,全部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有特点接地气,满满的正能量。“更重要的是,有了‘村晚’,村里的年味就更足了。”

  2月7日(正月初三)晚上6点半,福田街道官端前村举办的“村晚”在村文化礼堂内精彩上演,所有节目也是由村民自导自演,演员们各自亮出“绝活”,一个个充满浓厚乡土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高潮迭起。该村文化礼堂有关负责人说,以前过春节,大家喜欢喝酒、打牌,现在因为有了“村晚”,大家忙着参加村里的各类活动,唱歌跳舞、听戏看剧,不仅更有年味儿,也带动了村风民风的好转。

  义亭镇缸窑村的“村晚”是2月2日晚上举行的。晚会节目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婺剧演唱、舞蹈表演、走秀、义乌道情、小罗书表演、小品、双人舞等。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一批批百姓拥护喜欢的“草根明星”,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突显着本土元素。

  义乌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不仅数量逐年增加,而且质量也越来越高,“村晚”正在成为义乌农村的新年俗。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