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19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金南星 编辑 童晓)“我到卫生院做个检查,结果没想到报告分析之后,马上给我安排了浙大四院的会诊,就像开通了VIP通道一样。”今天(3月19日)上午,记者在病房内见到了患者陈先生,他气色不错,不过想起几天前的急性心梗,他仍旧心有余悸。
图为浙大四院胸痛中心微信联络群会诊记录
“绕开急诊,直接送手术室!”16日上午,浙大四院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夏淑东在“浙大四院胸痛中心微信联络群”发出了紧急指令。
原来,两分钟前,大陈中心卫生院洪医生刚刚在群中上传了一位胸痛患者的心电图报告。夏淑东通过报告确诊,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前壁心梗。患者服用心肌梗死急救药后,立即通过120救护车转运到浙大四院。
就在这段时间内,浙大四院“胸痛中心”已经明确救治方案、为患者建档、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放射科、检验科、手术医生等相关人员、设备全部在导管室准备到位。仅用了32分钟,堵塞的血管被疏通,这也是有史以来该院处置急性心梗患者最高效、用时最短的一次,远低于国际标准要求的90分钟。
记者了解到,浙大四院“胸痛中心”日前与义乌14个基层社区卫生医院合作,形成了协同救治网络体系,通过上下联动、24小时在线微信会诊、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提高地区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
据介绍,在过去,胸痛患者到达急诊胸痛中心后,需要建档、问诊、抽血化验、观察、会诊、等介入治疗室手术通知等,而现在为了给患者争取十分宝贵的救治时间,此次浙大四院“胸痛中心”首次大胆决定实行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的方案,相比传统流程至少节约了20分钟的时间。
“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在30%,血管开通是它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血管开通越早,死亡率越低,如果病人在心梗发作一小时内,我们就开通血管,整体死亡率只有1.6%。如果拖延到六个小时才开通,死亡率会增加四五倍,”夏淑东表示,抢救时间越早死亡率越低,同时治疗以后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衰等并发症也越小。
此次高效救治离不开基层医院精准判断,从2017年开始,浙大四院胸痛中心为基层卫生医院提供了急性胸痛如何转诊、如何建立区域协同的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加强上下级医院的快速联动机制,不断提高义乌地区胸痛、心梗患者的救治速度,争分夺秒为患者争取生命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