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近年来,义乌土地制度改革领域不断拓展,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改革红利惠及更多老百姓……
在这个草木生长时节,佛堂镇“画里南江”精品路线散发别样魅力:740亩多彩水稻作物在农业“标准地”茁壮成长,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这是今年义乌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结出的硕果。4月初,全市首批3个农业“标准地”项目分别落地佛堂、大陈,标志着农业“标准地”改革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这些项目建成后土地亩均产值可提高10%- 20%,带动农户200家以上。
据介绍,农业“标准地”是指在义乌范围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代农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满足相关控制性指标要求,在土地流转基础上,招引项目发展现代农业的耕地。此举将有效提升农业用地的利用率,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致富。
近年来,义乌秉承统筹全域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做活土地文章,通过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继今年1月福田街道、北苑街道完成西张村、柳一村、下山头村79间未利用宅基地跨村安置投标选位后,北苑街道的后明塘、杨街等7个村的501间未利用宅基地已顺利签约纳入整备;不久前,苏溪镇王界村48间未利用宅基地整备方案已通过批准。据悉,2019年义乌计划完成未利用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1500间以上。
宅基地实现跨村“竞拍”,标志着义乌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手中重要的“不动产”成了更灵活和多元化的“动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农村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既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盘活了农村未利用宅基地,又创新了宅基地落地方式,破解已批宅基地落实难问题,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村的收入;同时部分收益归镇街农村土地整备公司统筹,用于和美乡村和公共事业建设,让镇街全体农村农民共享改革收益。
2015年3月,义乌成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承担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内的三项试点任务。改革试点以来,义乌共实现节地7208亩,村级组织共获益75.16亿元,农民每年获得的财产性租金收益超过40亿元。同时,从2016年开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人、地、钱”的问题逐一破解,正极大激发农村投资活力。截至目前,义乌累计完成福田街道宗宅菜市场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43宗,面积267.7亩,共计出让金2.35亿元。
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群众拿到不动产权证后,凭不动产权证就可以到银行办理抵押。今年,义乌不动产登记中心新受理农房不动产权登记为8216宗,全市已累计发放农房不动产权证近10万户。据测算,按平均每户农房抵押贷款50万元推算,理论上全市目前可盘活农房资产500亿元以上。
“根据市委市政府开展全域土地统筹利用工作的部署,我们已拟订了义乌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制度体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义乌市农村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实施办法(试行)》《义乌市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实施细则(试行)》《义乌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利用实施细则(试行)》等“一办法两细则”已进入审定环节,下步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统筹利用工作,使义乌各领域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并推动全市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