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吴建东)“真的非常感谢!老板拖欠我3个月之久的工资,在你们工作人员的帮助调解下,今天终于顺利拿到了!”前些日子临近中午时分,在义乌大陈镇某企业务工的外来人员小张来到镇政府,紧紧握住镇人民调解员陈金富的手,感激地说。
今年以来,大陈司法所坚持发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据统计,1至6月,该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52起,有效调解152起,调处成功率100%,有力维护了辖区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诉调衔接,矛盾纠纷一线化解
“我在司法所已经连续工作10多年了,只要能通过自己的调解让双方化解矛盾,那么我的工作就会很有意义。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大陈司法所所长朱建林告诉记者。
前不久在众拥村板坞自然村,当事人陈某某在村里另一户人家的拆房过程中,被施工方朱某的机械误伤,因赔偿事宜与朱某意见不一,发生纠纷,后找到大陈司法所反映情况要求调解。工作人员接报后,立即开展前期调查工作,并安排人员组织调解。几经调解,因双方意见仍有分歧,镇司法所于是主动与苏溪法庭联系对接,让法官、司法调解员择时介入,做好双方的法律解释和司法调解,取得信任,最终圆满化解了纠纷。
“我有两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诉调衔接解决纠纷这么快,要是起诉起码得好几个月;另一个是没想到自己没花多少钱,诉求的赔偿款就这么及时履约到位。”陈某某逢人便夸。
“群众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这也充分说明,诉调衔接多元化工作机制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让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化解。”朱建林说。
访调对接,数年纠纷一朝破解
“经初步了解,我们得知是因为一笔工程款保证金未退还,导致这四人一直在诉求要求解决。对此,我们一边劝导,一边同村干部联系,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大陈镇人民调解员陈金富介绍,前不久接报的一起拖了数年的纠纷,经工作人员多方做思想工作,当事人双方终于达成和解。
原来,北金山村荷西塘自然村2009年旧村改造时,施工承包方陈某某、张某某等四人在施工前向村里交纳了一笔保证金。旧村改造完成后,这笔钱一直未予退还。几年前,陈某某、张某某等四人先后多次向村里反映,要求及时退还。但终因各种原因,该诉求未获解决。今年3月,四人相邀来到镇里,向大陈司法所反映相关情况,要求尽早解决这一纠纷。
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陈金富,对此没有半点犹豫,欣然接受了这份“差事”。“干好调解工作,为百姓解忧,我十分乐意。”陈金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召集双方经过前后四次调解下,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就相关事宜进行了协商,最终较好地解决了这起历史遗留的纠纷化解工作。“有老陈在,我们放心!”对此,陈某某、张某某等四人均表示满意。
“人民调解无小事,农村矛盾纠纷看似简单,但处理不当也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有的还演变成了信访。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让矛盾纠纷出镇’,做到及时处置调解,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大陈镇党委委员陈兴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