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5日)上午,在义乌上溪镇吴店苦竹塘村,问及吴晗的生平事迹,村里几位早年与吴晗交往较多的长者无不心情激动地说,吴晗是最令村民敬仰的“好官”,自小酷爱学习,长大了一身正气。吴晗的一生,是不断革命坚持战斗的—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吴晗故居管理员吴红丹,在故居当吴晗生平事迹讲解员已有13年。在她的引导下,记者仔细观看了故居的每一个展室,详细了解了吴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
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一生
吴晗于1909年8月11日出生于义乌上溪镇吴店苦竹塘村,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号梧轩。吴晗从小就很有悟性,7岁时,父亲将他送至金华傅村私立育德小学上学,教他语文和历史的杨志冰老师无意中发现吴晗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惊人才华。有一次,杨老师认为吴晗上课不专心,似听非听,要他复述课文。不料,吴晗不慌不忙,将2000多字的《祭十二郎文》流利地背诵出来,使老师和同学大吃一惊。吴晗12岁考入设在金华侍王府的金华中学,16岁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回家乡苦竹塘小学当教员。
1928年,19岁的吴晗考入中国公学大学部,1930年8月转赴北平求学。1931年8月,吴晗以转学生身份考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二年级,专攻明史。除了上课和工作,他几乎不参与其他活动,读书、抄卡片、搜集史料、撰写文章等与学术研究有关的活动基本上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为此,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清华园里的“太史公”。1932年,吴晗担任《清华周刊》文史栏主任,为了组稿、审稿,他常常不辞辛苦。1934年,吴晗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开设明史、明史研究、明代社会史等课程,为当时各高校开设明史课之首创,成了年轻的明史专家。
1937年9月,吴晗赴昆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1939年10月,与患病的女友袁震结婚。1940年,吴晗回西南联大任教,教授中国通史。1943年7月加入民盟,从此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吴晗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不顾个人安危,为争取抗日民主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奔走呼号,成为一名无所畏惧的民主战士。
不断革命,坚持战斗的—生
1946年8月,吴晗回到分别9年的清华园。为了一个民主的、幸福的新中国的到来,吴晗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他除了参与民盟工作,还团结上层知识分子,通过种种关系介绍青年到老解放区,举办各种性质的座谈会,掩护地下党员,参加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等民主运动。他在清华的家(旧西院12号)则成了地下党员以及清华、北大、燕京等校进步师生经常聚会的地方。
1948年8月15日,国民党特务发动了全国大逮捕,清华园也遭到搜查,吴晗上了特务的黑名单。为了吴晗的安全,党安排他奔赴解放区。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后,吴晗作为军管会副代表,参与了清华大学的接管工作,后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1949年12月15日,吴晗当选北京市副市长。怀着对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至诚之爱,吴晗为北京市的文教建设工作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贡献。1957年,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其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1958年11月,吴晗当选为民盟第三届中央副主席。
吴晗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朱元璋传》《海瑞骂皇帝》《论海瑞》《海瑞罢官》《读史札记》等,主编历史、地理小丛书100多种,对普及、宣传历史知识和繁荣我国的历史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吴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69年10月11日,吴晗因受“四人帮”迫害不幸含冤逝世,享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