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珊珊(右)和外商合影
个人名片
曹珊珊,绍兴人,浙江鑫莎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小商品市场商会理事、浙江民营家企业协会副会长、义乌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义乌围巾协会副会长、浙商女杰创业先锋、东盟六国商务大使。2015年,正式注册了自主品牌———鑫莎,产品远销中东各国。
中国义乌网8月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骆红婷 实习生 何静瑶)8月3日,记者在国际商贸城四区“鑫莎围巾”店铺里见到80后曹珊珊时,她正与店长Bijan商量下一步如何继续扩大伊朗市场的计划。Bijan是伊朗人,2015年曹珊珊聘请他为“鑫莎围巾”的店长,将产品原材料以及成品一同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国家,并在伊朗开设了围巾印染厂和加工厂。
聘请老外当店长
2008年,刚大学毕业的曹珊珊跟随父母“下海”。“有一天,一位戴着眼镜、手拿笔记本的外商走进店里,询问围巾价格。”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曹珊珊依然历历在目,“我边用蹩脚的英文和外商交流,并用手比划着。”几经周折,曹珊珊接下了人生中第一笔外贸订单,共600件围巾。
由于不熟悉外贸客户的出货要求,检货时被告知通不过。“和外商沟通后,我和家里人又把这600件围巾拉回仓库,重新按照订单上的要求,一打一打搭配好颜色和大小。”曹珊珊说,通过半天时间,总算在最后的时间节点顺利交货。外商看我们如此卖力,还竖起了大拇指。也是从那一次起,这位外商开始陆陆续续下单,这位外商就是现在的店长Bijan。
2015年,曹珊珊与Bijan达成共识,共同开拓伊朗以及中东地区其他国家市场。如今,曹珊珊与Bijan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Bijan的生意圈,为曹珊珊带来了不少伊朗客商。
注重团队建设
过去,算账、交货、销售等工作,曹珊珊都是亲力亲为,回到家常常是凌晨两三点。平时,曹珊珊还要跑多个国家,与客户交流,很少有休息时间。有一次,曹珊珊在算账的时候发现少了18万元,后来与会计仔细核算后发现,原来是记账时把“20万”写成了“2万”。通过此事,曹珊珊觉得单枪匹马是不行的,需要建立一支可靠的团队。
一直以来,曹珊珊非常重视团队建设,从来不以老板自居。她组织店员每星期来家里聚会,让他们自己做饭自己打扫,一起工作一起玩乐。曹珊珊认为,自己应该去了解员工的生活方式,不委屈自己强行融入他们,也不委屈员工牺牲自己成全老板。“‘鑫莎围巾’现在每年一个小年会,五年一个大年会,把企业做成一个大家庭,是我努力的目标。”曹珊珊说,生意做好了,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家的方式对待员工,员工也会以家庭成员的身份不断努力,充满干劲。
在员工的工作方式上,曹珊珊主张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能力,在规章制度上定下大方向,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做事风格。此外,曹珊珊也力行“简政放权”,让员工有更大的决策权力。“在这种鼓励方式下,刚开始的一年有些慌乱,现在已经越来越好了,企业现在不仅业绩稳步增长,成本也逐年在下降,整个变化过程是自然而然的。”曹珊珊高兴地说。
深耕中东市场
“曾经,有一位伊朗客商订了8件货,因为款式不对又退回来重新验货,来来回回折腾了一整天。”曹珊珊回忆说,谁知第二次这名伊朗客商直接订购了价值约180万元的货。
曹珊珊发现,伊朗的客户不会因为有了好货源只自己卖。相反,他们会介绍更多的客商,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分享货源。常常是一位客商上门,觉得产品不错,下次再登门时就有五六位甚至更多的外商前来下单。
为了满足外商对产品不同的需求,曹珊珊在产品创新上有着非凡的魄力,只要自己觉得好看的花型就会去做。2015年下半年,Bijan从土耳其带回来一款新面料,曹珊珊和团队就一起进行研发,最终花了半年时间将一种名为“亚光面料”研发成功,她也因此成了市场上第一家有这种新面料的店铺,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鑫莎围巾”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曹珊珊和Bijan商量,既然伊朗客商这么多,不如直接在伊朗开设一个加工厂,将中国的原材料运输到伊朗加工。2017年,曹珊珊成功在伊朗开设了围巾印染工厂和加工厂,还聘请了当地的设计师,进一步拓宽了伊朗的销售市场。目前,曹珊珊经营的围巾生意占据了伊朗85%以上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