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雅村文化礼堂内的“乡村印社”
中国义乌网8月1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背后山而面黄塘,香溪横贯;蒲塘畈一马平川,前山相照。左黄山而右北山,黄檀荫护;三面阜茂林拥抱,燕窝其间。风水优雅,人才辈出,儒士书生,代代不乏。”这段由村民饱含情感书写的文字,描述的便是义乌北苑街道留雅村的古往今来。
“勤劳节俭留雅人,闲敲糖饴忙种地。改革开放政策好,经商办厂做生意……”翻过历史的沧桑画卷,如今的留雅村,正如《留雅村歌》中所吟唱的那样,旧貌换新颜,处处有风景,焕发出勃勃生机。
众筹建设礼堂 激活村庄文化情怀
夏日的晴朗午后,走进留雅村文化礼堂,自然光线洒落进的各功能区内,敞亮而热闹。村民身处其中,或手捧图书,静心品味;或激情运动,挥洒汗水;或细读村史,穿梭古今;或反复排练,锻造好戏……待到入夜,一场由村民自编自导的文艺大戏在观众的翘首以盼中登上舞台。留雅村村民被文化浸润的一天,便在轮番登场的精彩演出中落下帷幕。
“现在文化礼堂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每天,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满足了农民‘身有所栖’和‘心有所寄’的精神需求。”留雅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季惠产说。
据介绍,留雅村文化礼堂自2018年3月启动建设,历时7个月后,一座占地1400平方米、总面积2900平方米,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性文化礼堂在留雅新村的空地上拔地而起。
礼堂内设乡村大舞台、文化讲堂、村史长廊、乡愁馆、乡村悦(阅)吧、春泥计划室、健身房、排舞室、健康小屋、观影室、儿童娱嬉室,以及义乌第一家以篆刻体验为主题的“乡村印社”。
回忆村庄文化礼堂的建设史,村民的一腔热情也曾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因为村里没有现成场地可以改建成文化礼堂,新建场地势必会增加成本。”季惠产说,正当工程止步不前时,留雅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率先为村两委助力,自发进行集资。在他们的影响下,本村在外工作的一些能人志士也都向村里捐赠资金。村民的热情纷纷被点燃,在大家的众筹下,仅一月之余便筹措了135万余人民币。“有钱的捐钱,没钱的捐出家里压箱底的宝贝,现在回忆这段经历依旧很感动。”
“从图文资料整理到物件捐赠,再到场馆设置,可以说文化礼堂内每一隅的布置,都凝结着村民的心血。”季惠产说,对于这项关乎全体村民的文化大事,勤劳质朴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信念。
创设乡村印社 搭建乡贤驻村艺术平台
“展示柜里的这些印章都是西泠印社社员季关泉在篆刻艺术生涯中的部分作品,他是我们留雅村人。”翰墨四溢的乡村印社内,季惠产正饶有兴致地向来人介绍传统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以及在中国篆刻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村庄乡贤,言语间满是骄傲与欣喜。
留雅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村民中不乏在文化艺术界颇有建树的名家。生于故土的乡贤,虽然远走他乡,但依旧情系乡里。今年年初,功能齐全的留雅村文化礼堂投入使用,为乡贤们提供了顺势而为的契机。在文化的感召下,“乡村印社”应运而生,为乡贤艺术家根植家乡、反哺乡亲提供了艺术载体。而精心设立的主题艺术工作室,也成了村庄文化礼堂的一面金字招牌。
印社主人季关泉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宋城画院秘书长,他的篆刻技艺十分精湛。这间由乡亲们为他精心设立的篆刻工作室,也以乡贤为勾连,搭建了留雅村与西泠印社的艺术沟通桥梁。
为了让家乡人体验篆刻艺术之美,季关泉特意将自己珍藏的个人作品从杭州运过来,不仅有篆刻的印章作品,还有多幅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以及一应俱全的篆刻工具。村民们不需要带任何工具就能在这里体验篆刻。同时他也时常会在这里教授大家如何制作一枚精美的印章。
“希望能尽个人绵薄之力,引导更多的乡亲爱上文化艺术,在家乡挖掘和培养篆刻技艺的传承人。”季关泉说,在村民热情的文化参与中,篆刻这项原本束之高阁的古典艺术,也渐渐走进留雅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
“乡村印社是义乌第一家以篆刻体验为主题的村级印社,面积虽然不大,却处处蕴藏匠心。平时村民在这里跟着艺术家学习书法,接受艺术熏陶,无形中村内的艺术氛围也越来越浓郁。”季惠产说。
乡贤力量注入文化礼堂,给文化礼堂注入强劲活力。艺术家根植农村,面向群众,发挥才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真正实现文化礼堂“门常开、灯常亮、人常来”的文化愿景。
培育文艺队伍 让乡村文艺“热”起来
8月1日,留雅村文化礼堂内座无虚席,村民们从村庄四方围合到这里,兴奋地等待着建军节文艺晚会的开演。晚上7时,由留雅村文艺队伍和文艺达人担纲主演的一台精彩演出拉开序幕。歌曲演唱、舞蹈表演、婺剧选唱等形式多样的演出轮番登场,赢得台下一片掌声。
“留雅村文化礼堂的一大特色便是一支支凝聚了村庄精气神的文体队伍,舞台下的他们是农民,是上班族,抑或是商人,而乡村舞台上的他们,则是光彩夺目、信心十足的草根‘明星’。”季惠产说,文化礼堂搭建的草根文化平台,吸引了一大批身怀才艺的村民走上舞台,演绎自己的美好生活。
婺剧文化传承队、腰鼓队、太极健身队、篮球队……这些扎根于留雅村的文体队伍,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题材,用接地气的形式进行再度演绎,使得扎根群众基层的作品在村民间广受欢迎。
文化礼堂三楼的排练室和礼堂外的大广场,是村里各支文体团队的根据地。队员们一有空便聚在一起,交流创作素材,从中择取优秀的进行完善,形成最后的作品。“与专业文艺团体相比,他们的节目或许不那么专业,却带着村民发自内心的快乐。”
这边演小品,那边唱大戏;上午锣鼓响,下午裙袂扬;你泼墨书画,我挥刀雕刻……如今的留雅村,正以文化礼堂为载体,激发村民文化热情,壮大文艺队伍,使村民真正成为文化礼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