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一首《茉莉花》响起,义乌后宅街道上金村的村民们拿着分类好的垃圾循声走来,将垃圾投放到转运车内。“上午来一次,下午来一次,我们村都没有垃圾桶了,环境也好多了。”村民金银香说。
在上金村绕了一圈,记者确实没有看到一个垃圾桶,房前屋后也没有一点垃圾,家家户户门前还有一些绿植。在金银香家门口,只见她熟练地刨着丝瓜。“平时我们家里的垃圾都丢到黑袋子里,像丝瓜皮那些可以腐烂的都丢到绿色的袋子里。”金银香说。说起垃圾分类,金银香告诉记者,一年前村里开始施行垃圾分类,但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嫌麻烦。“以前垃圾不分类,到处乱扔,能扔到垃圾桶里都算好了。村干部每天都来说要做好垃圾分类,现在都习惯了,真的很好。”
上金村的垃圾分类很简单,厨余垃圾单列进绿桶,其余垃圾进黑桶。一年推行下来,这个有着上千人的大村子里见不到一点垃圾,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各色绿植。“我们以前挨家挨户都放置了小桶,现在小桶没有了,在整个村设了38个垃圾投放点,定时投放,定时清运。”上金村党支部书记张枝喜说,村里每天有专门清运垃圾的人员,可腐烂、不可腐烂的垃圾分两次清运。
据了解,在义乌后宅街道,除了上金村,鹤田、李祖、曹村等10多个村子均为首批垃圾分类试点村,做法和上金村一样。时间一长,村子的村容村貌一个个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干净了,那垃圾去哪了呢?随后,记者跟随垃圾转运车来到了后宅街道湖门垃圾中转站。收集垃圾的师傅将收集来的垃圾分成两部分倾倒,厨余垃圾倒进了一个大槽,而其余垃圾则上了压缩机。“每家每户的厨余垃圾分拣以后,再放到机器里面,机器把垃圾绞碎,绞碎以后再拿来发酵,发酵过后烘干就是肥料了。”后宅街道湖门垃圾处理站工作人员朱耀文说。
据悉,义乌后宅街道共有4个垃圾中转站,5套垃圾制肥设备,日均约能处理12吨垃圾,全街道已实现垃圾分类机械化、清洁化运输。农村里的厨余垃圾收集起来后,统一投入有机肥料集成处理机,在经过一天一夜的加工后,废弃的厨余垃圾就变成了有机肥料。“只要登记一下,我们就可以把肥料免费送给预订过的村民。”朱耀文说,村民们把肥料拿去给自家的果树施肥,经常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