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立的时思祠。吴优赛摄
时思祠里陈列着各类红色收藏。吴优赛摄
青灵毓秀山盆村。王曙光 摄
山盆五间砖雕门牌楼,诉说着历史的记忆。吴优赛 摄
思文韵之悠悠。吴优赛 摄
一重山里一重烟,此处居民似隔天……发轫于义乌赤岸镇域的丹溪等水流,合为吴溪,与潜溪一并汇入母亲河———义乌江。西临丹溪,极目可眺高耸的平峰山、双尖峰,便是小有名气的山盆村。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落,以朱熹后裔为主的村民在此扎根繁衍,耕读传家,文化承续绵延不绝。祠堂、牌楼与桥梁,竟有三处是市级文保单位、一处文保点,令人惊叹不已。
教育为本
山盆村现所辖山盆、里城、南岭脚、上里城4个自然村,为义乌紫阳朱氏发源地,也称紫阳郡。全村有人口1800余人,居者大都系朱熹后裔。自古以来山盆村重视教育,书香氤氲。
据《山盆村宗谱》记载,紫阳朱氏曾载有《家训》及《家规六条》。《家训》曰:“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兄之所贵者,爱也……”《家规六条》亦载,“一谨孝悌,一谨礼义,一谨廉耻,一戒慆淫,一戒傲狠,一戒争讼。”家训与家规的约定俗成,不仅是一种血脉的传承故事,更是一种家族文化的思想构造和“德品”熏陶。
时思祠为山盆朱氏大宗祠,祀义乌始迁祖朱权。朱权(1256—1334年),字广术,号丹岩,是宋朝闽学派的代表人物、理学大师朱熹玄孙。
传说,朱权当年弃职回归故里,以耕读为乐,过着田园生活。朱权曾孙朱原忠性孝友,嗜诗书。后遵其母命,将母葬于上城塘,并在墓侧建守墓之屋守孝三年。明宣德五年(1430年),他以其守墓之地建家庙,祀文公(朱熹)以下,四世祖公。他伺奉伯母,抚育幼孤,帮扶乡邻,人人感其恩德。南京大理寺卿、前礼部侍郎同邑龚永吉,以叔诚孝行上书言明其事,朝廷知道后即下诏书:建“孝义坊”旌之,勅赐额其祠,曰:“时思”,正如《名贤集》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以赐告朱姓后人常思祖辈之恩,常念祖辈之德。
时思祠历经朝代无数,或修葺、或拆修。抗日战争期间,义乌遭沦陷,县政府的有关档案移至时思祠。1942年8月,日寇获悉后放火烧村,时思祠等五幢祠堂被烧,档案悉数被毁。时隔四年,朱氏裔孙募资在原址重建时思祠,时与新中国同生。重建后,上厅用来供奉和祭祀先祖牌位,瞻仰先祖德能;中厅则族亲汇聚,定规议事。
60年代至70年代,时思祠曾办过学堂,成为山盆五·七小学。从此,祠内教室错落有致,书声琅琅,老师教书育人,授课时常用《家训》及《家规六条》教育熏陶学生,在介绍文化遗存的同时,传承丰厚的传统文化。同时,学校大力倡导子孙读书,鼓励学子上进,报效国家。
山盆村素以“重教育,出人才”著称于义乌南乡。据不完全统计,自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至2019年止,全村有200余名学子被各地高校录取,学有所成的山盆子女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有三菱电机半导体技术总监、国内电力电子专家宋高升,主攻慢性肝病的博士后朱园飞(女),长期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自主创办国内三家医院的朱云龙等。
还有更多自学成才、回报社会的佼佼者,诸如: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警察学院副教授朱长根,这些年作品先后斩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草书大展提名奖;浙江省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三溪堂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朱智彪,2003年创办三溪堂国药馆,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不仅在全国开出7家分馆,将中医特色做大做强,还热心于公益事业,连续12年在端午节、重阳节等节假日开展免费公益活动,连续5年每年留本捐息向义乌慈善总会捐赠现金80万元。
遗风古韵
徜徉山盆村,但见时思祠、开一公祠(又称恺一公祠)、山盆五间砖雕门牌楼三处市级文保单位保存完整,恢宏气派,还有莲祠堂、彦华公祠、江桥……交相辉映,风采独具。
时思祠坐东朝西,三进五开间,占地面积929.1平方米,整座建筑用材硕大,独立于黄金滩畈中,颇显明清遗风。2017年2月,该祠被公布为义乌市级文保单位,市政府对该祠加固修缮,更换朽木柱桁,屋顶防漏翻新,墙体修补粉刷,经抢救性保护后焕然一新。步入时思祠,可见四周陈列着各类红色藏品,有毛主席像、毛主席文献、毛主席像章等,极为珍贵。
山盆五间砖雕门牌楼,高20米,宽5.5米,清乾隆年间建造。门牌楼上“凝和”等字迹明晰可辨,砖雕、石雕异常精美,各类图案栩栩如生,韵味依然。
而开一公祠坐北朝南,位于山盆村村中心。它分前中后三进五开间左右厢房连一戏台,占地面积772.5平方米,祠堂规模颇具,修旧如旧,与正在建造的村文化礼堂连为一体。边浏览边品赏,便被此地的古建风貌所痴迷。
山盆村历来灵山秀水,文脉承传,有着丰富的古建筑遗产。这里宗祠众多,时思祠为朱大宗祠,还有彦华公祠、彦德公祠、孝义祠。清道光年间又建成开一公祠,可抗战期间该堂被侵华日军烧毁,1947年得以捐资重建。如今祠堂内的石柱上还可清晰看到捐助者姓名。2017年2月,开一公祠被公布为义乌市文物保护单位,遂展开保护性修缮。
山盆村宗祠座座,元宵节前从祠内请出八角塔灯、鼓乐迎送的民俗活动,已成山村一景。据载,在山盆村一带,闹元宵离不开迎八角塔灯,尤为改革开放后,迎灯活动颇为壮观。整条灯由一节节板灯串连而成,板灯因其状似江上的桥板,故一节灯板,又称“一桥灯”。灯板上设有灯架,灯架上罩上形态各异的灯笼,有圆灯、六角灯、八角灯、竹篮灯,灯笼内插蜡烛,点亮即成红灯。
在山盆村,遗风古韵片片,历史建筑随处可见,使得整个村落多出几分古朴的气息。在村文化礼堂,村党支部书记朱安定、村委会主任朱同准说道,这些年,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历史遗迹的保护,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筑的修缮保护,仅三处文保单位和文化礼堂的建设,村里就投资了百余万元。目前文化礼堂正在内部装潢装修,计划9月中下旬建成开放。
文脉恒昌,古邑流芳。山盆村遗存之幸,抢修了古建,记住了乡愁,也留给了后人时思遐想之地。如《山盆之歌》所吟唱的:“一座江桥走过多少沧桑,一条吴溪流过多少梦想;时思祠堂萦绕缕缕书香,顶梁石柱铭刻赤子衷肠……”